最近看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实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米歇尔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他邀请了许多4岁的孩子参与这个实验,开始时他告诉孩子们,这里有颗棉花糖,我需要离开房间15分钟,等我回来时,如果棉花糖还没有被你吃掉,我就会再给你一块糖作为奖励,教授离开房间以后结果怎么样呢?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最后还是把棉花糖吃掉了,还有一个小女孩实在忍不住把棉花糖的中心抠出来吃掉了,其他的还留着,以此表示他没有去吃掉这颗棉花糖,而最后只有1/3的孩子没有吃掉棉花糖,他们有些闭着眼睛等了15分钟,有些不停的闻,甚至舔上一口。有些通过玩裤子,玩手指,唱歌,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的确这段时间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难熬的,14年后,他找到了当年参与“棉花糖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后续调查,他发现当年可以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普遍更具有竞争力,有更强的体魄,高考平均成绩也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高了许多分。 这项实验说明能够延迟满足有高自控力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能够经得起眼前的诱惑,能坚持耐心等待,这些正是高自控力的具体表现。相反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研究证实,他们长大后坚持学习的动力相对不足,也比较容易出现行为偏差的问题,比如网络成瘾,辍学等。 所以我们的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善于判断孩子各方面的自控力水平,同时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提升自控能力。 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培养孩子自控力的三原则。第一控制,第二约定,第三坚持。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三个原则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控制原则,就是学会控制欲望,不做掰不到玉米的狗熊,每个孩子都有特别喜欢吃的零食和喜欢玩的玩具,但是零食吃多了容易影响正餐,一味沉溺于玩玩具,又会影响学习,学会控制欲望是人生的必修课,如果什么都想要,最后就会像掰一个玉米,丢一个玉米的狗熊,什么都得不到,孩子从控制吃零食的频率,玩游戏的时间,购买玩具的数量开始,会慢慢成长为一个有自控力的人。 哥哥喜欢玩电脑游戏,就与哥哥约定每天完成作业以后,可以玩20分钟的电脑游戏; 妹妹喜欢布娃娃,那就与妹妹约定妹妹的礼物日,是生日,六一,圣诞节,新年,春节。他可以在这几个时间买喜欢的布娃娃,通过与孩子约定频率和礼物日,可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延迟满足,能否有效的秘诀,不在于延迟而在于满足,它不是教会孩子凭空等待,也不是一味压制孩子的欲望,而是让他们明白,有些欲望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 第二:约定原则,建立规则,学会承诺。 建立约定的仪式感,分解约定的实现步骤,可以让孩子建立起遵守承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天天和父母约定,放学后要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再下楼和小朋友一起玩,天天把这个约定分解成下面的步骤贴在墙上,进门出门的时候都可以看到,1.回家后统计一下要做的作业,有语文作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大概要花40分钟,2.专注的完成作业,并做好检查,复习一下今天的功课,3.作业完成以后下楼和小朋友去玩,每当完成了一次约定,爸爸就奖励天天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黑板上贴满了小红花,来访的客人见到都会问到这个约定的来龙去脉,爸爸骄傲的给他们介绍,客人们都会很惊讶的竖起大拇指,小小年纪就能说到做到真不容易,天天充满了自豪感,到处跟同学说:“我是说到做到的男子汉” 第三:坚持原则,积极暗示,我要坚持到最后,自控力强的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做不该做的事,二是,坚持去做该做的事,在训练自控力的过程中,坚持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比如:萱萱长期学习小提琴,每天都要练习至少30分钟,父母可以教轩轩做积极的心理暗示,拉小提琴对我来说是一种音乐的享受,我可以使用计时器来完成30分钟的小提琴练习,拉完小提琴我可以吃一个喜欢的水果,孩子自控力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急于求成,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孩子自控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