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真的没想象中那么可怕。
一个小男孩儿,出生在计划生育最严格的80年代,因为爸爸家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在老中医把脉说是男娃后,被坚定的留了下来。可父母都是公职,拿到指标前,他是不可以见人的,于是出生当天就被姥姥带走,在农村生活了三年。
按照现在的专家理论,这个孩子不幸到了极点:缺少早期的引导,缺少父母的陪伴,那是生生的在人生伊始就输在了起跑线。
可事实上呢,三年时间,稳定的监护人陪伴,并没有让他错过建立安全感;农村物质条件有限,没有机会吃乱七八糟的零食,所以完全不挑食;借住在亲戚家,没人对他溺爱,于是非常能吃苦,三岁多跟父母一起爬北京香山,完全自己爬上去,一下都没抱,把同行的外国人都惊呆了,上山后纷纷送他礼物;因为是姥姥抚养,所以对老人很孝顺,三四岁时,妈妈分几个空运到郑州的荔枝给他吃,他都会自己只吃一个,剩下的要留给姥爷姥姥;因为知道父母当年送走他的不得已,并且三岁刚懂事就被接回,所以和父母以及家庭的感情很融洽。
这个在起跑线上被同龄人甩出八条街的孩子,回城后没上过幼儿园,没有择校,但最终还是通过努力保送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同济土木专业,工作后进入设计院,两年年薪翻20倍,在前途一片光明时,毅然辞职要去美国深造,托福110多分的成绩被全美排名12的约翰霍普金斯录取。
这个孩子,就是六六的舅舅,我的弟弟,父母给他的陪伴并不多,但他一样生活幸福,在爱里长大。
写出六舅舅的故事,绝不是赞成父母只生不养的做法,只是想表达,稳定、安全的爱,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个稳定的养育者,能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回应,给予孩子能感受到的关怀和爱,即使这个人不是父母,也并不会严重影响孩子安全感的构建。
我不认为工作赚钱胜于带孩子,但也不认同妈妈工作和给予孩子爱是对立的两面。某种程度上,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上进的人生态度,或许能给孩子更良好的榜样教育,对整个家庭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拿我自己来说,最初对文字的热爱,就源于四五岁时妈妈加班写材料,我坐在旁边等着,有样学样的看书;对旅行的热爱,源于小时候妈妈出差去哪里都带着,小学毕业就走过全国一半的省,见过很多有趣的人和事。职场奋斗和养育孩子在我看来是不冲突的,这也是我辞职后六爸要养着我在家带孩子,而我坚持要在精力允许的前提下,开始经营自己小事业的原因。
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自己认为的好妈妈的状态,如果条件允许,并且在全职妈妈的道路上乐在其中,在家带孩子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是做职场女性还是做全职妈妈,只不过是不同家庭情况和性格,衍生出的两种不同生活方式而已,没有孰对孰错,更没有哪种需要对孩子心存愧疚。我们需要引己为戒的,只是别以赚钱为借口,忽视孩子,也别把老人的帮忙,当成养育孩子的全部依靠。(来源:六妈罗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