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还是想保住子宫
产妇夏锦菊喜怀二胎,却被检查出凶险性前置胎盘。她整个孕期都挂着乐观的笑容,“要生孩子上手术台有什么好紧张的,又不是第一胎。”手术前,夏一个人躺在床上时还这样说,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一无所知。
生产时,胎儿被顺利剖出,但夏却因前置胎盘“大出血”。医生建议摘除子宫,保住性命。
“医生我还是想保住子宫。”躺在手术台上的夏锦菊,即使上了麻醉,还一直说着这句话,子宫对她的价值,似乎重逾生命。
为了这点执念耽误了抢救时间,她经历了真正的生死关头:心脏两次骤停,不断流血,不断输血,整场手术下来,输了1万3千毫升血,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4遍。
影片完全写实地记录了手术室里抢救的场景,产房里满地血迹,“如果心跳再停的话她就死了”。
最终,她还是失去了她的子宫。
如此命悬一线,夏锦菊的丈夫却还在广州出差没能回来,陪床的是她的老父。
“我陪着你,放心。”老父亲在手术室门口掩面大哭。
父亲的泪,无奈于自己紧紧可以握住女儿的双手,却无法掌控她生死挣扎的命运。
必须有个男孩
曾宪春的子宫同样岌岌可危。
五次怀孕、两次生产让她的子宫壁变薄,躺在病床上连翻身都不能太剧烈,因为很可能一点磕碰就会出事。
辗转几个医院,医生看了检查报告,是凶险性前置胎盘,直接给出句“你现在叫命悬一线。”
她和她全家人的执念,是要生个男孩。
“谁让我生的是女儿呢,不生儿子,在家里就什么都不是。”手术前的她说。
讽刺的是,婆家的人也同样被不生男孩抬不起头的压力逼得很苦,长相彪悍的丈夫哭着说:“我媳妇真的好苦,其实不该坚持第三胎的。”小姑子也跟着哭“我嫂子太不容易了……”
然后,他们还是送曾宪春去搏命了。
幸运的是,曾剖腹产后没有出血,连医生都感慨说她运气好。
这个家庭终于如愿得到了一个男丁,曾宪春的家人兴高采烈护送新生儿去监护室时,她还流着血躺在手术台上。
你到哪里5万块能买出3条命来?
产妇陈小凤,从云南偏远地区嫁给了湖北农村的大龄丈夫。还没来得及缴纳医保,就怀上了双胞胎。
陈患有重症糖尿病,再加上有中央性前置胎盘的状况,每天躺在床上保胎,连翻个身都不敢,就怕大出血。
31周多,产妇出血,情况危急,至少需要5万块手术费,才能保住一大两小的命。
“我这来的几千块都是借的。” 实在弄不到钱,无能的男人哭了。而医生的话更直接,“你到什么地方5万块钱能买出三条命来?”
这是3条命啊!陈的丈夫委托哥哥把村中每家每户都走遍了,还借了民间高利贷。5万块,跑了几十户人家,总算把钱给凑上了。其中的2万块,还是朋友家准备取媳妇的礼金,十几天后就得还。
手术后,孩子顺利出生了。两个小生命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丝喜悦,山里的汉子又默默擦拭了眼泪。早产的双胞胎需要高昂的护理费,再加上产妇后期的治疗费用,以及后期要还的巨额外债……真的也都是生活。
我就是怕人财两空
怀孕30周的李双双,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缺氧,有先天缺陷的风险。
要不要放弃这个孩子?一场赤裸裸的关于人性的讨论被镜头真实地纪录了下来。
优生科医生建议引产,因为孩子有一定畸形的概率;妇产科医生从人性的角度建议剖腹产后尽力抢救。
李双双丈夫和其他家人顾虑重重:孩子生下来后,能不能救得活?救活了,以后会不会有问题?会不会,钱花完了,人也没救下?
于是丈夫反复纠结着,“我就是怕人财两空”,其实,他更倾向于做引产,因为即使救活了,这个家庭也无法承担抚养一个先天缺陷孩子的风险。
于是出现了医生求着家属同意生孩子的一幕,主治医生说,“你总要试试给孩子个机会。”“一个人回想一生,你没尽力的时候是有多难受。”
孩子出生时,迎接他的是父亲紧缩的眉头,母亲无声的哭泣,奶奶沉重的叹息。
不久后,这个孩子夭折了。
四个家庭的故事讲完了,悲欣交集。
夏锦菊对保住子宫的执着就像一个隐喻:躺在产房上的女人,几乎就是子宫的代名词,她的命完全取决于钱和男人。
女人在搏命,男人似乎只能哭,尤其是那些男人的泪——痛苦的,无奈的,感动的,悔恨的……作为一家之主,在贫穷、生命、习俗面前,却是多么的无助或执拗。
导演说,其实这个片子讲的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生命里的美好和不堪交织着给人的煎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只是,当生育这件事对一个家庭意义非凡,但是旁人无法替代的牺牲却只能压在女人身上时,无疑让我们感到了深深的不甘和不平。
希望每个男人都能有机会去看看这部片子,问自己几个问题:
决定成为父亲时,你准备了足够的钱吗?生死关头,钱就等于命。
决定成为父亲时,你已经能够撑起这个家了吗?男人的眼泪也许让人动容,却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