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时候,家长经常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摸一下孩子手脚发凉,就赶快给孩子多穿一些衣服。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是让孩子捂太多,尤其是婴儿,很容易因此出现痱子、热疹等问题。事实上孩子手脚发凉是最正常的现象,如果他们的手脚发热,这反而证明穿的过多了。
为什么孩子和成人的情况不一样?这要从人作为恒温动物的基础来谈起。
人类是恒温动物,也就是说只要外界温度的变化别太离谱,我们都可以靠身体温度调节功能,保持体温基本恒定在某个数值附近。恒温动物的劣势就是一旦气温变得太高或者太低,身体温度调节机能失效,则会面临甚至失去生命的窘境。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为了维持体温和活动能力,一方面需要靠避寒、衣服、脂肪、皮毛来保持热量,一方面需要靠增加产生的热量,弥补失去的更多热量。人体热量的产生的方法有好几种,平时大部分热量来自基础代谢,也就是人体正常生存,比如呼吸、心跳等等所产生的热量,静止时候,这部分热量可以占到约80%。而需要额外增加热量抵御寒冷的时候,加大运动量,通过分泌激素增加产热量,或者打个寒战,这都是人体最常用增加热量的方法。小朋友正处在人生中成长最快速,新陈代谢最快的阶段。无论是从心跳还是呼吸频率上,都接近成人的两倍。而热量是和新陈代谢速度相关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小朋友不怕冷,只怕捂。因为孩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旦捂太多,热量散发不出去,轻则出汗长痱子,重则出现中暑或者其他热病。那为什么小朋友产生了那么多热量,居然还手脚发凉呢?我们看一下这个表:
从这个表中,我们除了了解到孩子的心跳呼吸比成人快以外,还能看到另外一个数字变化,那就是血压,表格中的数字是收缩压(高压)的区间。小朋友的血压比成人低很多,大部分高压只有80左右。因为小朋友心脏力量弱,血压低,所以血液到不了手脚部分,这才是手脚发凉的原因。那手脚发凉对身体有害么?答案是:只要不是导致冻伤那种级别的寒冷,都不会对身体有不良影响。需要再提出的一点是:手脚发凉是动物很自然的抵御寒冷的方法,散热的速度取决于人体和环境的温度差,手脚越热,散热越快,在冬天手脚太热反而会更快的失去热量,这和保暖反而是相反的。大部分恒温动物都会在寒冷环境下,减少皮肤等部分的血液供给,把宝贵的热量留给心肺等核心器官,也是同样的道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