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道炎
1.概述阴道炎即阴道炎症。正常健康妇女阴道由于解剖组织的特点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的增生和表层细胞角化,阴道酸碱度保持平衡,使适应碱性的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而颈管黏液呈碱性,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
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在阴道内,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任何原因将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常见有: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幼女性阴道炎。
2.病因
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所致的内源性混合感染。
念珠菌性阴道炎,常见诱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其他诱因:胃肠道假丝酵母菌、着紧身化纤内裤、肥胖者。
滴虫性阴道炎,由于阴道毛滴虫的感染导致,阴道毛滴虫适宜在温度25℃~40℃、pH5.2~6.6的潮湿环境中生长,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月经后接近中性,滴虫易繁殖,这个时期也是滴虫性阴道炎易感染时期。滴虫性阴道炎常与其他阴道炎并存。
老年性阴道炎,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阴道内pH增高,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过度繁殖或容易入侵引起炎症,以需氧菌为主。
幼女性阴道炎,因婴幼儿外阴发育差、雌激素水平低及阴道内异物等造成激发感染所致,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及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3.症状表现
细菌性阴道炎,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检查见阴道黏膜无充血的炎症表现,分泌物特点为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长黏附于阴道壁,容易将分泌物从阴道壁拭去。
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有的可能出现尿频、尿痛。尿痛特点是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导致疼痛。主要特征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渣样。
可因外阴瘙痒红斑、水肿、抓痕伴有外阴炎。
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 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伴有外阴和阴道口瘙痒。若合并尿道感染:尿频、尿急、尿痛,有时可见血尿。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阻碍乳酸生成,影响其在阴道内存活,从而造成不孕。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等,常伴有性交痛。
幼儿性阴道炎,主要为阴道脓性分泌物及外阴瘙痒。
3.预防 远离阴道炎,我们应该做哪些日常的护理呢
1.充足的睡眠与合理的性生活安排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否则会降低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注意把握好性生活频度,每周性生活超过3次者,尿道感染发生率大为增高,在夏季这一特殊阶段里要适当减少次数。
2.掌握正确的外阴和肛门的清洗顺序
经常清洗外阴和肛门,清洗时要讲究顺序,先洗外阴再洗肛门,切不可反其道而行之。毛巾及盆要专人专用,否则细菌很容易侵入尿道口。平时尽量穿著棉质通风的内外裤,保持干爽,平时如果分泌物不多也可尽量不要用卫生护垫,如果使用就一定要勤更换,以免孳生细菌。不穿化纤内裤,不借穿他人内衣、内裤及泳装。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上厕所前也应该洗手;不滥用不洁卫生纸;排便后擦拭外阴时宜从前向后擦;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并放于通风处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专用;内裤与袜子不同盆清洗。 卫生护垫尽量不用,导致女性私密处经常处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再加上空气流通差、散热难等,特别适合霉菌生长,久而久之,就会阴道菌群失调。
4.不过度讲究卫生:
有些病人就诊时说自己非常注意卫生,每天要清洗外阴2—3次,每次还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阴道内环境呈弱酸性,又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能抑制某种菌属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种自然防御系统。清洗阴道无疑将阴道的弱酸环境和菌属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破坏了,使阴道上皮的抗病力下降,引起念珠菌或其它细菌所致的阴道炎。
5.不滥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经过医师的同意与处方,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杀死细菌,但是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细菌间的制约关系,使念珠菌失去抑制过多生长,所以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
6.注意饮食:
正常情况之下,我们的天然免疫系统会自动去应付这些入侵的菌种,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有健康均衡的饮食,少吃刺激性的食物,让免疫系统正常运动。均衡饮食,不过食含糖量高的食品。3
注意事项: 1.不要用消毒剂或各种清洁剂频繁冲洗外阴和阴道。清洗阴部的最好用清水,而不是各式各样的洗液。 2.药物避孕的妇女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应停用避孕药,改用其它方法避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