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孩子,真的是“迫不得已”
========================
孩子常常会出现让人抓狂的行为,当怎么讲道理、教训也没有用时,好像只有打这一招能让孩子“听话”,看看这些真实的留言吧:
“我的孩子太懦弱了,常常被别人欺负,我一直告诉他别人抢你东西,你要抢回来,他就是做不到,今天出去别人把他玩具抢了,他居然眼睁睁看着,也不懂得抢回来,站在那里哭。我越看越生气,冲上去就打了他屁股几下!”
“我家注意力一点不集中,今天晚上学习的时候又是这样,一会这里摸摸,一会那里看看,就是不用心。我警告了他10遍他都不听,气死我了,我直接拿了个鞋拔子抽了他几下!”
“让他不要玩水,他就是不听,结果昨天掉水里去了,我气得狠狠揍了他一顿。”
“我们家这个太皮了,谁的话都不听,有时候只有他爸爸出手揍他,他才稍微收敛一点。”
“我家孩子吃饭慢吞吞,一口饭在嘴里要含上十分钟,每次吃饭没有一两个小时他是吃不完的。我都快累死了,有一次他爸爸监督他吃饭,他也是磨磨蹭蹭,他爸爸气得抽了他一顿,直接把他扔在门外,让他哭了半个小时。”
……
每一个打孩子的家长,好像都是因为孩子怎么都讲不听,怎么都不听话,迫不得已才动手。打完孩子,等恢复理智之后家长尤其是妈妈,又会很后悔,尤其看着孩子纯真的挂着泪痕的小脸蛋,会感觉无助与后悔,但是下一次脾气上来时,还是会忍不住动手。
=====================
打孩子时,你究竟在打谁
=====================
一个妈妈跟我说她打完孩子很后悔时,我问她,在你对着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你打他的瞬间,有没有很爽的感觉?这个妈妈毫不迟疑的回答我:拜托,我哪有那么变态?
如果在几年前,我的答案一定也和这位妈妈一样,认为打孩子会体验到快感,那一定是变态了。因为我们打孩子,教育他,是爱他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他的行为实在不对,违背了某些规则,我们为了他好,迫不得已才动手!
但是在我自己经历了无数成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明白,对孩子生气、打他,骂他,表面上是爱他,为他好,实际上都只是为了满足“小我”的需求。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希望孩子用行为为我们挣面子,有的则是将自己对未来无名、未知的恐惧投射在孩子身上,还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因为自己从小也是被这样对待的。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打孩子都是自己处在小我的状态下,希望通过让孩子感到恐惧的粗暴方式让他改变。
打孩子的那一瞬间,我们感觉自己是有意识的,是为孩子好,实际上我们自己是处在一种被无意识控制的状态。孩子的行为唤醒了我们以前痛苦的记忆,我们生气,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他们,实际上是在打骂那个不听话、无能为力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因为仔仔上幼儿园迟到的事对他生气,大吼大叫。我不明白,为什么每天早上出门他都要磨蹭半天。有一天,我又冲他发火之后,我开始反省,为什么这样的场景会一再出现。我们每周六早上去上英语课,他也要同样的时间起床出门,为什么他从来不迟到呢?
有一天早上,我又因为他磨蹭半天出不了门而发脾气时,我开始观察自己,我发现每天磨蹭的并不是他,而是我,常常是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推迟出门。我再进一步找寻原因,发现是我好几次提早把他送去时,幼儿园就几个孩子,我担心他在那里太无聊,同时我内心深处又觉得幼儿园迟到也没事,所以很多时候是我纵容了他拖拉磨蹭的行为。但是我的性格又不接受迟到,尤其不想因为迟到被嘲笑,所以每天拖到一定时间我会受不了,冲他发火。
孩子出现让我们生气的行为时,归根结底还是他的行为引出了我们内在那个痛苦的小孩,所以,打孩子,实际是打自己。
====================
不打孩子,能不能做到?
=====================
当你对孩子生气时,生气的实际是内在那个无助的自己。选择用什么方式发泄自己的怒气,更多的则与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有关。如果你的父母经常用打你的方式教育你,让你听话,那你在教育孩子时,就会很习惯用暴力的方式。如果你的父母不打骂你,在教育孩子时,你也会很少动手。
这一点在我和我老公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从小,我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手,不管我做了多么让他们生气的行为,他们都不会打我。所以我在教育仔仔时给自己的底线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手。而我老公家庭的对待方式恰好相反,他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揍。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他的口头禅常常是:如果不是你妈早定了不能动手的规矩,我一定抽你一顿!
从我自己这几年带孩子的经验来看,不打孩子,是完全做得到的。
首先就是要给自己设置一条底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手。就算孩子的行为让你怒火冲天,你也绝对不可以动手。其实打孩子是家长无能的一种表现。孩子这么小,他的智商、他的经历、他的能力怎么能够跟一个成人相比呢?如果你能够被一个比你弱小这么的孩子挑拨得怒火冲天,要冲他发火,要靠打他来出气,让孩子成为我们情绪的垃圾桶,这不是无能又是什么呢?
其次,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如果孩子的行为会反复惹你生气,这说明你使用的方法一定是无效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停止旧的方法,寻找新的方法。改变说话的语气、文字、态度等,用新的说话方式、游戏或其他的方法。
0-6岁的孩子更多的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如果你要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己要不断的把这个好的习惯通过行动、游戏实际的演示给孩子看,这比枯燥的讲道理有效多了。7岁以上的孩子讲道理才有可能听得进去。
如果你想要通过语言或指令让孩子服从,一般正确有效的指令最好是:1、用正面词语,例如,“不要到处乱走”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直接把他抱过来,或是告诉他“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更能让他知道如何做。
2、让孩子实际可以做得到。例如去外面吃自助餐时孩子拿着东西乱跑,如果你说“不要太过分”,孩子可能根本不懂什么叫过分,什么叫不过分,直接告诉他“拿好东西就坐回座位”更清晰易操作。
3、一个指令只说一件事,如果你说:“收拾玩具、整理房间、洗手了吃饭”孩子很可能记不住,直接告诉他,“收拾玩具”等他把玩具收拾好,再告诉他“把房间整理一下”,做到后,再让他去洗手。这样孩子更能记得住。
你也更能减少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生气打人了。
最后,回到生气的根源——你的内在。前面已经说过,当你打孩子时,你想打的其实是自己。所以生气的时候要回到自己的内在。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我们生气常常是无意识的。而且把生气的原因推给别人很容易,要承认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真的很难很难。
但是无论如何艰难,都一定要去做,慢慢的你的内在空间会越来越宽阔,你与孩子、乃至另一半的关系也会更和谐。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刚开始,你也许并不觉得打孩子有什么不对,慢慢的,打完孩子,怒气发泄后你可能会觉得后悔,下一次,当你又开始后悔时,可以多做几个深呼吸,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过程,然后看看自己身体哪个部分感觉特别不舒服,和这份不舒服的感觉在一起,去接纳它。这样,不断的练习,慢慢的,你会在生气的时候看到你自己,看到内心的变化,下一次,当孩子的行为又让你生气时,你可能还是会忍不住动手,但是在你动手的过程中你可以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去分辨一下打孩子到底是为他好,还是让自己爽。当你越来越能控制住自己意识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接着有一天,你会看见打小孩的冲动与念头来自你的内心深处,但是这时你已经能控制住自己,接纳自己,你不需要通过发脾气、打孩子的方式来控制孩子,而是能够用心平气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