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形成
讨好是内在无价值感的外在投射,在童年时,我们都是弱小的,无助的,需要强大的父母的保护和照顾,需要依附于父母而存在,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最大的营养,但是家庭不一定完全以这个孩子为中心,有时父母沉迷于个人爱好,有时父母忙于事业工作,家庭中有多个兄弟姐妹,父母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无形中,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采取了讨好的方式,迎合父母的喜好和需求,让父母满意和开心,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通过委屈自己做个好孩子来得到父母的关注,当这种机制第一次有效之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人格面具——好孩子。
乖,听话,懂事,察言观色,做父母喜欢和期望的事情,成为父母想要的那个好孩子。当这种模式固着之后,慢慢的就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在权威面前,在上司面前,在领导面前,在自己的伴侣和朋友面前。
“讨好型”人格的内因
讨好的孩子内在潜意识中是恐惧的,愤怒的,压抑的,委屈的,因为要讨好,我们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却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会尊重一个跪在地上的人,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你付出了却得不到相应的反馈和回报,所以讨好的孩子会伤心,蕴藏着巨大的愤怒和悲伤,一旦长期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委屈和愤怒就会找个机会猛然而出,“我都这样了,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还这样对我,不尊重我,不爱我!”一旦愤怒爆发后,恐惧就会油然而生,因为愤怒会使得依附的对方远离,而讨好的孩子的人格又没有建立,恐惧对方的抛弃和离开自己,恐惧占据上风,立马悔过,又变成讨好的孩子跪倒在对方面前,重复原来的模式,呜呼悲哉!
“讨好型”人格灵魂画像
讨好的模式是与自己和世界的隔离,对内在的自己是不尊重的,拼命的压抑自己,伪装自己,让自己的感受委屈,让自己的灵魂在悲泣,远离自己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居所,长期漂泊在灵魂之外;同时因为讨好的模式又隔离了与他人和世界的关联,只是一个虚假的面具在与世界交流,依赖在别人之上,与世界也没有建立良好的联接,无力的微笑和顺从却没有得到过他人真正的尊重。这种模式导致内外皆空虚,一个人时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不会照顾自己,渴望他人来照顾自己,努力往外求,与他人相处时,无法真实的呈现和表达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最后伤人伤己。
“讨好型”人格的危害
讨好的人在日常会出现许多的身心问题,因为长期的内在负面情绪的压抑,又无法表达真实,慢慢的由细小的问题累计成大病大灾。比如特别敏感,在乎他人的评价,渴望他人的夸奖和认同,喉咙容易出问题,偏头疼,胸闷,肩膀手臂酸麻,视力容易出问题,情绪低落,抑郁暴躁交替,容易患内脏,肿瘤和癌症类的疾病,特别是心脏痛,肠胃消化问题,乳腺癌,子宫癌,性方面容易手淫,早泄,性冷淡,性受虐者等问题。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首先,即使孩子有“讨好”倾向,家长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对孩子失望、嫌弃。孩子的性格尚在培养的过程中,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宝宝是真的“乖巧”,还是在压抑自己的感受、想法,家长有责任观察分辨,并采取相应行动。这种状况,家长当下最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多一点安全感,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多多包容和耐心引导,而非斥责、强迫或粗暴制止,更不要恐吓孩子。尤其要多花时间陪伴,安全感是让孩子萌生勇气和信心的基础。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