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为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女儿却只给我打了5分,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专家,我从事亲子教育、父母和子女的心理研究十余年。我一向对女儿的教育非常有自信,女儿温和而独立,学习很优异,和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好。但是有一次我让她给我打分,她却只给我打了5分(满分10分)。我觉得很奇怪,5分?为什么这么少呢?她说,你想想,从小到大,你陪我的时间有多少?
其实孩子很在意父母的陪伴。我反思了,在她很小的时候我有陪伴,可是后来确实陪伴的很少。忙于事业到处跑,有一阵移民国外,回国以后也是到处跑,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确实比较少。
年轻的时候那一股事业心和想做点事情的追求,支撑着一直往前走,好像根本就没有回头之路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很多缺失的。如果我的人生能够重新选择来一遍的话,我愿意做一个陪伴孩子的普通爸爸。在家里用心的陪伴自己的孩子长大,做一个好父亲。这比争取所谓的事业更有吸引力。
孩子不用骂,更不用打
我的童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四岁之前和外婆在一起,外婆是一个旧社会大家族的老大,她的素养很高,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很开心,很快乐。
四岁之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父亲的教育就是标准的权威式教育。他经常责骂我,让我觉得很压抑,自信心受挫。当然他们的关心和爱还是很多的,但是方式是有伤害的。为什么我会喜欢心理学这个方向,实际上跟这段有反差的经历有关系。
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棒下出孝子。他的严格教育和如今提倡温和而有立场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他只是指出你的错误,并不理解孩子,也没有给孩子力量让他更好。一味的打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最终变得不自信。
但其实孩子不需要批评和教训,孩子需要支持。孩子根本不用骂,更没必要打,打骂对孩子的心里伤害很大。
我们都不完美,也会犯错
我从来没有打过孩子,我对她发过三次脾气,有一次印象特别深。
那一次她带了一群孩子到我家玩,家里楼上楼下三层,一群小学生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卫生纸撕得满地都是,满床乱七八糟,跟战场一样。旁边的人就唆使我说这孩子怎么不管教管教,这成什么样子。
当时我很恼火,就对她大发脾气。我印象很深,女儿当时脸上的表情是非常惊恐的,后来我特别内疚。虽然从大人角度来看是对的,孩子把家里搞得这么乱,很没分寸。但是看到她惊恐的表情,我觉得自己真的不够理解孩子。因为孩子世界跟大人世界是不一样的,她就是开心地玩,考虑不到这些细节。这件事情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实作为父母我们也不是完美的,有时候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自觉地也会习惯去批评,压制,不允许这,不可以那。
还有很多家长无法放下权威,除了打就是骂,发脾气把孩子震住。但其实这根本就不是教育,这叫做呵斥,或者阻止。
四
教育孩子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机会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支持性教育,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孩子。但是有多少家长能真正尊重孩子呢?很多家长只是把孩子当小屁孩逗逗玩。又有多少家长真正理解孩子呢?孩子的世界跟家长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有出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是因为缺爱。或者他得到的不是爱,是溺爱。
但其实家长也很无辜,身为父母我们也有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在说什么样的话,在做什么样的事。这么说这么做会引发孩子什么后果和行为。以及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慢慢去改变。
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机会。只有自己找到幸福,才有可能真正把幸福传递给孩子。
教育孩子就应当教他不停地应对
在我身边,我可以感觉到新一代父母非常重视教育理念,在他们身上看到温和而坚定的力量。然而也会有一些父母,做得并不好。
比如两岁的小孩子看到不熟悉的人,躲闪啊、不叫人啊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都会羞涩嘛。有的家长就会说孩子,你怎么没礼貌呢?你怎么不叫叔叔呢?赶快叫啊。这是在强迫孩子而没有教孩子应对。孩子错了,但错在哪里,怎么面对,孩子不懂。只会批评,批评多了慢慢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我不够好,就不自信了,交往也会出问题。这其实是家长不够理解孩子,没有教育理念。
另外有一个朋友,我觉得她的教育方式就特别好。
我跟她孩子逗着玩,我面无表情的凶他。孩子其实很惊恐害怕,不知所措。他妈妈问他,你害怕吗?你问那个叔叔,你为什么凶我?一开始孩子不敢说,但是妈妈抱着他鼓励他,然后那孩子就怯生生地说,你为什么凶我?这就开始有应对了。他一说你为什么凶我,我就凶不起来了,因为我本来就是假装的嘛。我就笑了,孩子就没事了。这就是教孩子在应对。
教育孩子就应当教他不停的应对。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