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一部韩国的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与中国的《爸爸回来了》类似,这部综艺节目讲述的也是妈妈不在的情况下孩子与爸爸共度的48小时,每周一次。
本来,对于与自己的父亲缺乏必要的情感连接的我来说,并没有足够的论据去探讨父爱有多伟大,但是,《超人回来了》里面的真情流露着实触动了我,令我感慨良多。
李辉才是韩国著名的搞笑艺人,也是一对双胞胎宝宝的爸爸。这对可爱淘气的双胞胎今年两岁了,哥哥叫书言,弟弟叫书俊。
他们是闪电侠的狂热粉丝,每天都会准时收看系列的动画片,甚至连公演也不落下。他们会在公演当天穿上闪电侠的服装在观众席上手舞足蹈,口中模仿这位巨星的口号“闪电力量”,想象着自己也拥有可以把坏蛋打飞的神奇能力。在他们心中,闪电侠就是超级英雄。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特别的惊喜,李辉才决定在节目中华丽变身。他对着摄像机练习了很多次转身和登场,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了,“闪电侠”才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书言和书俊面前。
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在认出闪电侠就是爸爸以后,竟从惊鄂变成了嚎啕大哭。孩子们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脱掉,快脱掉”,无论这位双胞胎爸爸怎么表演和安慰都止不住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
无奈,爸爸只好卸下武装以平复双胞胎的情绪,尽管变身全过程还不到5分钟。电影里看不到的超级英雄的“屈辱结尾”,在这里戏剧性地上演了。
在后台采访的时候,记者问李辉才为什么要扮演“闪电侠”,他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一句话,“因为他们喜欢啊”。也许,父爱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地纯粹,简单地深沉,简单地就好像在说——只要你喜欢,只要我能给。
那么,双胞胎的哭泣又意味着什么呢?究竟,孩子们是因为闪电侠是爸爸而讨厌呢?还是因为家里突然出现了闪电侠而讨厌呢?其实都不是。
在他们眼中,爸爸就应该是爸爸的样子。不管再怎么喜欢闪电侠,爸爸就是爸爸。爸爸是不可替代的。爸爸变成别人的时候,他们的世界就崩塌了。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父母认同”,可以用来解释发生在李辉才一家身上的有趣现象。
每个孩子对自己的父母都存在一种形象和行为“认同”。孩子通过对父母的依恋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依恋关系又需要通过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喜欢的是他们习惯了的父母的模样,这种固有的模样是他们所熟悉的,是他们内心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一种依附。
李辉才爸爸的“变身”对双胞胎宝宝而言是猝不及防的。即使是他们钟爱的闪电侠也无法接受。因为,爸爸“不见了”,他们内心深处所认同的依附就不见了。原本盛满了伟大父爱的惊喜沦为了对他们安全感的最大挑战。
在《超人回来了》节目里,相同或相似的场景还有很多:Haru的爸爸Tablo在平安夜扮成圣诞老人、小爱的爸爸秋成勋在万圣节扮成木乃伊、大韩万岁的爸爸宋一国在鬼屋扮成鬼老板、书言书俊的爸爸李辉才带上假发扮成妈妈......所有爸爸的努力无一例外地换来了孩子们声嘶力竭的哭闹。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这种行为也让父母万分感动。为人父母,也许并非完美无暇,但恰恰是因为这种不完美才造就了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父母!父母身上的任何东西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这份熟悉,因为这份依恋,因为这种认同。
很多时候,爸爸们都忘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因为他们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不像妈妈和孩子的那样外显。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爸爸们费尽了心机。可是,爱,不必那么麻烦。爸爸是爸爸的时候,就是孩子们的超人。
(来源于网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