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孕期发现下体出血,许多孕妈妈会感到很惊恐,害怕是流产的征兆。
实际上,近20%的准妈妈在孕期都有过出血的现象,其中绝大部分都成功生下健康的宝宝,所以准妈妈们如果发现下体出血,不要恐慌,尽快到医院检查。准妈妈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常见的下体出血原因:
胚胎植入子宫内膜
在胚胎植入子宫内膜时,20%左右的女性都会出现少量出血的现象,通常称之为“着床出血”,这一情况通常发生于怀孕后5—10天左右。出血量不多,血液颜色呈现淡粉色或浅红色,不同于月经期的深红色。当细胞团钻进子宫内膜就会引起轻微出血,这种出血现象并不意味着怀孕出现问题。准妈妈们碰到这种情况的出血,大可不必惊慌,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绒毛膜下出血
绒毛膜是胎膜的最外层,紧贴着胎盘。这种出血发生在绒毛膜下或子宫和胎盘之间,是子宫内膜和绒毛膜之间或胎盘下的瘀血。一般而言,绒毛膜下出血并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但准妈妈们还是要经常前往医院接受超声检查。
因为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引起的出血
怀孕期的子宫最主要的作用是孕育生命,因而血管扩张,使子宫变得脆弱,这时候做爱或进行盆腔内检就很容易产生轻微出血。这类出血在孕期并不少见,而且在孕期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准妈妈在孕早期感到的不适比较严重,或者已经出现过出血情况,那么在孕早期和孕晚期的三个月,尽量避免性生活。即使是孕中期,也应采用较为保守的体位,动作幅度尽量降低。
阴道或者宫颈感染
准妈妈们在孕期一定要注意私部卫生,私密部位尽量保持干爽,一旦出现发炎或感染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少量的出血情况,不过这种出血情况在感染治愈后就会消失。一旦出现阴道感染等情况,要尽快到医院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