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的时候,朋友圈曾经很火过一段“晒18岁照片”的活动,原因是最早的00后,2000年出生的孩子到2018年也已经成年了,跟风看了一大圈,忽然想到,咦~~最早的80后今年已经38 了啊!
好像昨天我们还是潮流的风向标,还在媒体中引领着话题的导向,今天一下子就变得又颓又丧,曾经的斗志与青春都变成了保温杯里泡着的那几颗涨大的褪了颜色软趴趴的枸杞子。
中年危机这个词,很多次从眼前划过,以前总觉得无比遥远,似乎是父辈应该困扰的,至少至少,也得是70后的难题,我们才出校园几年啊,我们还嫩着呢好不好?
可是那些我们一直认为很远的事情,就在我们未曾留意的时刻慢慢的逼近身边:
1、 孩子还小,父母已老……
新年刚过,家里公公突发胸痛,老爷子年轻时便是响当当的一条硬汉,老了也日渐发展成为当当响的一条倔老头,自己悄悄的忍了好几天,婆婆几次劝去医院都咬牙不去,我们几次询问都被轻描淡写的一句没事骗过。后来终于忍不住了,直接送到医院,大夫直接建议做支架。但家人之前对支架有诸多负面印象,总觉得利大于弊,小哈和他大哥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先给老人用药看看是否能缓解。然后再做打算。
用药期间老爷子状态一直不错,但停药出院两天又复发,兄弟俩一看这个状态实在不能再挺了,开始研究医院,研究医生,研究手术注意事项,换班照顾抢着交钱(小哈娃多走不开,陪床多数是大哥去),手术之后又研究老人身体状况不能再爬楼梯,再琢磨搬家换房子……
我默默旁观,时时感叹:这种时候,有个兄弟真好。
纵然反对二胎的人有一万个理由来声明独生子女的优势,但唯独在老人照顾的这件事上,有个人可以商量可以讨论可以分担可以换班,只有亲兄弟姐妹是最佳选择,其他人,哪怕是至亲伴侣,也难免心有芥蒂。
年后和闺蜜聊天的时候,方知她的父亲去年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她是独生子女,那一个月简直焦头烂额,老公除了出钱什么也不敢说,任何一个建议都会点燃她脆弱的神经,不让支架她觉得是老公心疼钱,让支架她觉得老公不负责任。手术结束后他老公搭手帮岳父翻身喝水,老人一脸尴尬不安,嘴里一个劲的念叨给你们添麻烦了岁数大了就是不中用啊……
我听的一阵心酸。
80后独生子女的我们,开始渐渐面对父母老去的现实,由于普遍的晚婚,孩子多数还处于幼儿园或小学的年龄,平时多数还依赖老人照顾,一旦老人倒下,对家庭的冲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去年的时候跟单位同事聊天,半年之内他父亲和岳母都得了癌症,夫妻俩人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才四岁刚上幼儿园,简直叫天不应求告无门,没奈何跟单位请了长假各自照顾爹妈,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全都不堪重负,半年下来俩人形销骨立憔悴不堪,同事长叹一声看看我和小哈:你俩是的决定是对的,现在辛苦点,以后等着享福吧。
好多人都这么跟我说,其实我心里颇不以为然,我们这代人早已放弃了养儿防老的思想,但如今想想,年老的时候难免会有真的需要人照顾需要人出主意的时候,那时候他们三个哪怕凑一起商量要不要拔管,起码内心的负担也会少一些吧。
2、没人关心你过的好不好,只关心你赚的多不多
30岁之前,我们接收到的评价还是比较多元的,成绩、学历、长相、气质、谈吐、性格,甚至个头和口味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加分或者减分的理由,但忽然有那么一天,我们发现,落在我们身上评价成功与否的标准,只剩下那么一个,你赚的多不多?够不够买车够不够供房,够不够脸上的香奈儿够不够背着的PRADA,够不够孩子的择校费够不够老人的看病钱……所有的衡量维度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年轻时向往的一切皆如梦幻泡影。
与同学聊天,她所在的企业是三大运营商之一,在国家屡屡惠民的提速降费政策下,原本端在手里四平八稳的铁饭碗目前摇摇欲坠。多年的老国企,人浮于事,体制臃肿是通病,空降来的新领导大手一挥:“办公室的同事到一线去!”,接着就是几天几夜的动员会,各种鼓励号召打气承诺,期待掀起一场“上山下乡”红旗招展的热烈场面。一线肯定是辛苦的,但是收入也可能会比目前多一点。
同学跟我叹气:心里也翻来覆去想了几个来回,实在是没勇气动,一方面信心不足:要是十年前刚毕业那会儿,肯定摩拳擦掌踌躇满志的打算干出一番事业来,现在你让我出去一个一个跑客户贴广告搞路演整活动,创意精力体力全都跟不上了,多少年的办公室坐下来,人的思维基本都僵化了。另一方面抗风险能力也太差,在办公室里赚的虽少点好歹旱涝保收无风无险,出去一切和业绩挂钩和市场挂钩,心里实在没底,万事求稳吧,孩子的学费补课费,老人的买药养老钱,房子的贷款,哪个月的收入略少点都根本填不平这些窟窿。第三时间也不允许,拼市场就得牺牲周六周日节假日出去营销,我现在就周六周日节假日最忙,赶场一样的送孩子去各种课外班,老人身体不好,老公指不上,我总不能扔了孩子不管去拼什么虚无的创业吧!
我也叹气:怎么人到这个岁数,好像一眼就望尽了一世,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却又疲惫不堪。生活变成循环往复的天梯,我们周而复始的在其中营营役役,前路茫茫过往难追,身上却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得怕领导一层层压力压上来,天天嘴里天天呼朋唤友说养生说健身,好像是追求生活质量努力做自己,实际上不过是不敢病不敢死生怕这一大家子无处交待而已。
年轻人笑话我们畏首畏尾毫无干劲混吃等死,我们自己心里也是委屈,哪个为了生活不已经是拼尽了全力,年轻的时候自己吃饱全家不饿,得到和失去根本不用费力衡量,反正一穷二白哪怕打回原形重头再来也不伤元气,中年的我们又如何敢放开手脚不管不顾?所谓的瞻前顾后,不过是不忍家人跟自己一起担惊受怕挨饿受冻,心有所系,才懂得畏惧。
许多年前,看过一个电视剧,叫《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依然是关于青春的那些疼痛与迷茫,而将至中年的我们(还是不愿承认已是中年),再说迷茫两个字自己都觉得矫情,却是在家庭、公司、社会中给我们定义的一个一个的角色里,努力将自己安放到位,保持平衡。哪怕已经知道了世界根本不以我们的喜乐为转移甚至对我们根本不在意,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位置,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的努力尽责,会让我们在意的人过的安稳……
平安是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