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生儿为何出生后会出现黄疸?出生前,胎儿生长于妈妈子宫内,相对于大气来说是低氧环境。与高原生活的人们一样,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现象,以增加血液携氧量。出生后,婴儿开始通过肺与大气行气体交换。氧气增多,大量红细胞变多余,体内衰变形成引起黄疸的物质——胆红素。因此皮肤变黄。
2. 新生儿黄疸到底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理现象?如果不是因为血型不合溶血症、严重感染或一些先天代谢异常引起黄疸,可考虑生理性黄疸。体内胆红素增加引起的皮肤黄疸不会对婴儿造成直接损伤,只有胆红素进入大脑,才可引起脑损伤。也就是说仅高胆红素血症才有可能对婴儿大脑造成损伤
3. 不要认为新生儿出现黄疸就是问题。如果没有达到需要光疗的指征,也就意味没有到达高胆红素血症的指标,就不会出现黄疸对大脑的损伤。如何协助婴儿退黄?出生后尽快开始母乳喂养。初期可在婴儿吸吮乳房后,适当借用吸奶器,刺激乳房尽快产奶。多喂养,促进婴儿排便,促进黄疸排出。
4. 婴儿黄疸的严重与否与黄疸持续时间无关,只与黄疸程度有关。如果出生一周后,黄疸指数不高于18毫克/分升,就应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有些母乳喂养婴儿黄疸持续可达2-3个月。不要仅仅因为存在黄疸就怀疑坚持母乳喂养的正确性。仅个别母乳喂养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才需暂停母乳喂养几日。
5. 新生儿黄疸包括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是因早期喂养不足,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于体内,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始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从生后几天开始,可持续2-3个月。个别严重者,可暂停母乳。只要黄疸不重,不需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
6.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缺乏一种酶有关,致使体内黄疸代谢减慢。只要黄疸水平低于14mg/dl(240mmol/l),就不必给予暂停母乳、服用退黄药物、照光等治疗。虽然对于严重母乳性黄疸,可暂停几天母乳喂养,但真正需要暂停母乳喂养的机会很少。只要黄疸不重,持续时间长对孩子没有伤害。
7. 母乳喂养婴儿的黄疸可持续2-3个月,只要黄疸水平没有高过14mg/dl(240mmol/l)无需给与干预治疗。轻度黄疸既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不影响婴儿脏器功能。轻度黄疸时完全可以坚持母乳喂养。
8. 婴儿出生后一周之内出现黄疸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可依黄疸程度判断。若程度超过14mg/dl,医生会考虑是否与溶血、感染或入量不足有关。不是疾病原因所致的黄疸,尽可能通过多喂养,增加排便量达到退黄效果。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只能通过排便排出体外。照光只做为辅助治疗。
9.黄疸是否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不在于维持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程度。母乳喂养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达2-3个月,只有胆红素水平超过14mg/dl才需给予干预治疗。不要因黄疸持续时间长,就额外添加奶粉或停止母乳喂养。再有,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稀,次数偏多。只要生长正常,没必要服用任何药物。
1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非常常见的现象,只要黄疸水平不超过14mg/dl或240mmol/l,不需要特别治疗。服用微生态制剂等会对退黄有一定帮助,但增加喂养是退黄的最主要措施。多吃奶,多排便。引起黄疸的胆红素会随大便排出体外。服用任何药物后婴儿出现明显不适时,应该停止用药
11. 紫外线包括紫外线A、B和C。其中紫外线C被大气层遮挡,紫外线A和B能够照到地面。紫外线B照在皮肤上可以促进皮肤产生维生素D。可惜,玻璃可以遮挡紫外线B,也就是说,隔着玻璃晒太阳不能促进皮肤产生维生素D。紫外线A可以穿透玻璃,照在皮肤上,可以帮助新生儿消退黄疸。
12. 过去,遇到孩子脸发黄,马上会联想到"黄疸性肝炎",现在需先排除黄色食物吃的过多,比如:胡萝卜、橙子、南瓜等。特别是给孩子提供的是市场上购买的泥糊状罐装食品,很多都含胡萝卜或南瓜。若黄色食物食入过多,孩子又没有任何除了皮肤发黄以外的其它不适表现,应调整饮食在家观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