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像是个全民缺钙的国家,不缺钙就好像你不是人一样
10个孩子更是9个被说缺钙,所有的现象都被扣上了缺钙的帽子,钙这个东西怎么那么容易缺呢?到底是真缺还是假缺呢?
来看几个被普遍误认为是缺钙的表现:
1.枕秃
枕秃跟缺钙一点关系都没有,婴儿要退胎发,大部分时间他们又都是躺着睡觉,后脑勺与枕头频繁摩擦,所以枕部的头发就先掉了,形成了枕秃,跟缺钙没有半毛钱关系。
2.爱出汗
婴儿新陈代谢快,单位皮肤汗腺多,所以很容易出汗,不要给孩子捂太多衣服。还有的婴儿会在深浅睡眠交换时出汗,都无缺钙无关。
3.夜哭
小月龄的婴儿可能与惊跳反射或肠绞痛有关,大月龄一般是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醒了不会自己接觉造成的。
4.出牙晚
13个月以后出牙才算乳牙晚出,长得早的出的慢,长得晚的出的快,有时可能几颗牙一起长。
5.肋缘外翻
发育中的正常现象,3岁后会自然缓解。
6.头发稀疏,发黄
胎发脱落的正常过程,3岁后没有缓解可看医生。
7.骨密度低
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正常表现,骨骼拉长出现空隙钙质才能沉淀。
8.爱晃头
一般出现在比较困倦或是深浅睡眠交替的时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可能很多妈妈会说微量元素检查报告显示我家娃确实缺钙啊!
微量元素检查到底是个什么鬼?

2013年国家卫计委就已经下发通知,对于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做出了指导和建议。
文件的态度很明确:微量元素检测不宜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到现在还存在过多、过滥的问题。
各种不负责任的宣传,许多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都把微量元素检测当成常规项目,当成是评价儿童体内营养素状况的依据和标准。甚至随便一个母婴店都弄个仪器做检测,医院都测不准你一个商店能测的准吗?不过是他们推销的手段。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曾专门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证。
结论是:大多数医疗单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在诊断微量元素缺乏方面,参考意义不大。
目前,用于微量元素检测的标本主要是头发和血液(包括静脉血和末梢血)。
以头发作为检测标本,取样方便,可以让宝宝免受采血的疼痛,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头发受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甚至残留的洗发液都会干扰检测结果,所以这种检测方式得出的结果临床价值非常有限。
通过手指取血,在取血过程中,可能会有组织液或外界的同种元素混入,造成结果偏低或样本污染,也不是可靠的方式。
通过静脉取血的检测方式,虽然采血过程中干扰因素相对较少但血液中的微量元素不能等同于这种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元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所以这种方式也不能作为唯一参考依据。
看到这妈妈们应该明白了吧,微量元素检测就是个忽悠,忽悠你掏钱,与其花钱买一堆钙铁锌硒不如买瓶VD 来的实在,想要吸收钙VD 不能缺,缺了VD 有钙也吸收不了,恰好母乳里缺VD,所以D是非补不可的。VD 自身可以合成但需要晒太阳,宝宝太小或天气太冷宝宝可能不能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所以每天补充400IU的VD 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VD 需要吃到多大,我想说的是只要不经常晒太阳就需要补充,包括成年人。
宝宝添加辅食以后注意营养搭配,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只要能保证每天500ml的奶就不会缺钙。
以后再进母婴店可别再被忽悠啦,能省不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