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辅食添加的大原则:
一:从一种到多种
按照宝宝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刚开始时,只能给宝宝吃一种与月龄相宜的辅食,待尝试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宝宝的消化情况良好,排便正常,再让宝宝尝试另一种,千万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增加好几种。一旦有过敏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添加,过段时间再行尝试。
二、应从稀到稠
宝宝在开始添加辅食时,都还没有长出牙齿,因此父母只能给宝宝喂流质食品,逐渐再添加半流质食品,最后发展到固体食物。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米粉、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这样,宝宝既能够吸收好,又避免宝宝消化不良。
三、从细小到粗大
一开始宝宝的食物的颗粒要细小,口感要嫩滑,因此菜泥、果泥、蒸蛋羹、鸡肉泥、猪肝泥等“泥”状食品是最合适的。而且,“泥”中含有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能促进肠道蠕动,容易消化。另外,在宝宝快要长牙或正在长牙时,父母可把食物的颗粒逐渐做得粗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宝宝牙齿的生长,并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四、从少量到多量
每次给宝宝添加新的食品时,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比如加蛋黄时先给宝宝喂1/4个,三四天后宝宝没有什么不良反应,而且在两餐之间无饥饿感、排便正常、睡眠安稳,再增加到半个蛋黄,以后逐渐增至整个蛋黄。
五:不适要立刻停止
宝宝吃了新添的食品后,父母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出现腹泻,或便里有较多黏液的情况,就要立即暂停添加该食品,等宝宝恢复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但父母们应了解,宝宝在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大便可能会有些改变,如便色变深,呈暗褐色,或便里有尚未消化的残菜。
六、添加的辅食要鲜嫩:
辅食应该以天然清淡为原则,制作的原料一定要鲜嫩,购买的辅食选择大品牌、正规渠道并注意保质保鲜,DIY的辅食则建议随做随吃。较繁琐的辅食已经制作完成后不妨先取一部分装入密封碗,放置冰箱保鲜,但冰箱储存并不是一劳永逸。最好第二天即食。
七、让宝宝愉快“进餐”
父母们都很重视宝宝从辅食中摄取的营养量,却往往忽视培养宝宝进食的愉快心理。父母在给宝宝喂辅食时,首先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进食环境,最好选在宝宝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时候喂食。宝宝表示不愿吃时,千万不可强迫宝宝进食。
八:关于喂食时间和量
每个宝宝食量有差异,应根据宝宝的接受度来,逐渐由少至多添加。这里注意一个大前提,奶仍然是这个时期宝宝的主食,辅食添加应在保证奶量的情况下进行。6-12个月每天奶量不少于600-800ml。时间上最初遵循爱吃奶先吃辅食,爱吃辅食先吃奶的原则,逐渐过渡至辅食添加固定时间。
宝宝辅食添加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1,只给宝宝吃米粉,不吃五谷杂粮
当宝宝接受辅食后,除了精制的营养米粉,给宝宝吃五谷杂粮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可将燕麦、小米、玉米等熬成糊糊,给宝宝食用。
2,认为营养都在汤里,给宝宝光喝汤
有的家长认为汤水的营养丰富,因此只给宝宝喝菜汤、肉汤、鱼汤,甚至用汤来泡饭。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并没有把最好的给宝宝吃。因为,汤里的营养只有5%-10%,更多的营养都在肉和食物里。
3、认为蛋黄是补充铁的唯一食品
鸡蛋是添加辅食早期最多的食物,蛋黄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蛋白质、维生素A,还可以补铁。但实际上蛋黄含铁量较高,但吸收率非常低,因为里面的磷酸跟铁结合起来,不容易被宝宝吸收。含铁量丰富的鱼肉、猪肝、鸡、鸭、猪血也都是很好的补铁食品。
4、认为宝宝月龄还小,有些食物不敢给他吃
其实你只要遵循添加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细到粗,一种到多种,给宝宝一定的适应过程,一般大人能吃的,宝宝都是可以吃的。有时肠胃不太适应,或者身体有其他不舒服,比如出牙,可以添加得慢一点,多等几天。
5、认为宝宝不能吃凉的,一顿饭吃了凉,凉了热
对于宝宝来说,辅食凉一点并没有害处。但长期进食烫食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所以,宁凉勿烫。这里熊妈不得不啰嗦一句:给宝宝喂食汤里的食物时,一定要确认温度。和汤一起煲过的食物含水量比较高,外层凉了,中间可能还很烫。小区里有宝宝在吃冬瓜时喉咙被烫伤了,极其痛苦,教训啊。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