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称赞是甜蜜的陷阱 圆圆妈最近觉得奇怪,本来一到钢琴课就兴高采烈的圆圆突然不喜欢去上课,一开始圆圆妈并没有在意,以为是和学琴的小姐妹闹别扭了。谁知道过了两个星期,圆圆去上钢琴课前就开始哭闹,而且平时练琴也要妈妈一再催促才会哭丧着脸坐上琴凳,完全没有往日的积极性。圆圆妈找到老师,发现是在一次小的音乐汇演中,一向能捧奖杯的圆圆,因为当天发挥失误没有拿到奖,当时圆圆就伤心地哭了出来,接下来就是妈妈所看到的表现了。 原来,圆圆妈非常重视“赞美教育”,每次圆圆得了奖,都会夸圆圆“有天赋”、“真棒”、“好孩子”。因此圆圆特别重视得奖。这次没能得奖,圆圆完全不能接受,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还非常怕妈妈因为自己表现不好不再觉得自己是好孩子不再爱自己了。 孩子需要赞美吗?!当然需要!赞美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奖励,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盲目的称赞却是个甜蜜的陷阱。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现代的家长对孩子从“不赞美”又落入了另一个“盲目赞美”的误区,把爱的教育误当成毫无分寸的赞美,让孩子在泛滥的赞美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
盲目赞美会使孩子产生混淆感,被赞的孩子并不确切的清楚自己是哪里做得好,也看不到做得不够好的部分,在下一次进行同样的事情,他会尽力保持现状,以维持“赞扬”,长久以往并不利于孩子的进步。
另外,被盲目赞美的孩子,容易忽略做某件事本身的过程、快乐及收获,而是将做某件事目的化,目标是“被赞扬”或“让家长开心”,当有一天没有了父母的赞美声,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做某件事达不到目的或者不再有意义,从而失去做事情的动力。
赞美≠鼓励,你区分开了吗? 我们为什么赞美孩子?无非是想让孩子得到鼓励,获得自信、勇气和进步。
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他们需要自己走过漫长的努力期,这时候爸妈的鼓励起到很大的作用。此时爸妈对于孩子的鼓励,无疑是一针强心针和安慰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这条努力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有人说,对啊,所以我赞扬孩子给予鼓励啊!
Sorry,事实上,赞美≠鼓励。 赞美其实是一种精神奖励,是在针对某件事情的结果而做出的,它提供给胜利者、优秀者。赞美型的父母通常会有这么一个句式:“宝宝,你真棒,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而这些评价往往是从家长的观点与角度出发,将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叠加在孩子身上。所以赞美是一种促使宝宝去追求外在奖赏的方式,为了得到赞美,孩子会重视结果或者只做父母喜欢的事,却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而鼓励是针对宝宝的努力或进步所做的,哪怕只是小小的进步。不论孩子当前做某件事情是优秀、普通还是有点糟糕,都值得被鼓励。所以说,鼓励是一种促使宝宝发挥及贡献自己潜能的方式。鼓励型的父母通常不会要求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来面对挑战?孩子是否每天都在进行的事情中有所收获?孩子是否每天有超越昨天的自己一点点?鼓励,能更多的帮孩子发现自己的快乐和价值。 因此,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保持勇气、获得进步,鼓励也许是比赞美更好的方法。
鼓励是个技术活 我们常常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表述为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更贴切。 不过,正确的鼓励孩子也是个技术活。 1、懂孩子是鼓励孩子的前提,了解孩子的智力能力、性格习惯、优点缺点、喜欢的害怕的才能有效的鼓励孩子。孩子明明爱的是足球,你却鼓励他每天努力练习篮球;孩子明明喜欢的是舞蹈,你却鼓励她明天多画一张画;孩子才表现对数学有兴趣,你就鼓励他赶紧学习奥数。这样的不是鼓励,而是孩子的一种压力。 2、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心理学中的激励一般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外在激励如果过度,会打击到内在的动力。 比如,如果宝宝本来就很喜欢学数学,结果妈妈说,考到100分给5块钱零花钱。一两次之后宝宝就会对外部激励产生依赖,自发主动学数学的动力会减弱。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在孩子选定以后我们在给予鼓励,而不是用我们的眼光来“鼓励”孩子做一个选择。 3、鼓励孩子别怕啰嗦。每次给予孩子鼓励,说明孩子哪些是做的好的,哪些是不足的,努力的方向的哪里。学习画画可以鼓励“这个构图很棒,如果色彩层次再丰富一点一定会更美。”学习舞蹈可以鼓励“这个动作确实很难,但是如果你完成了,整个舞蹈精髓就呈现了”。考试成绩不太好可以鼓励“有可能这些知识你掌握得还不好,相信你多复习几遍,下次一定能比现在好”。而单单的一句“加油”、“我相信你”、“你可以的”并没有实际的力量。 4、可以不用等到事情有一定的结果才给予鼓励,事前的鼓励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5、认同孩子的付出,不吝啬表达自己的喜悦。陪伴孩子,见证孩子的努力和付出,真诚的向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你的开心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永动力,对孩子来说,成功并没有绝对的定义,但每天超越一点自己,一定是满满的快乐。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