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怀胎十月本不易,顺利把孩子生下来,又面临母乳喂养的考验。终于下奶,但小家伙没吃几口就停下来,剩下妈妈一个人摸着胀痛乳房担忧着乳腺炎是否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想到乳腺炎,妈妈便会自动脑补出很多场景,痛苦不堪的通乳按摩、甚至化脓切开引流等。 但请放心,哺乳期间与乳腺炎抗争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因为乳腺炎在哺乳期很常见,根据2014年美国母乳喂养医学会(ABM)介绍,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率在3%-20%,而且可能发生在哺乳期任何时期,在产后6周是高发期,但预防重于治疗,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哺乳期间为何会发生乳腺炎? 很多妈妈会认为奶水太多,堵住了,乳腺就发炎了。这个答案只说对了一半,但并不完整,我们试着从“内忧”和“外患”两方面去了解发生的原因,帮助妈妈预防乳腺炎。 内忧: 1、乳汁过多 产后初期妈妈与宝宝尚未建立平衡的母乳供需、过度使用吸奶器、长时间未哺乳,这些都会导致过度涨奶。宝宝衔接乳房姿势差、早产儿吸吮力弱都会造成乳汁的“相对”过量,让妈妈的乳房淤积过多乳汁,容易诱发乳腺炎。 2、妈妈的疲劳与情绪压力 产后育儿体力消耗,夜间睡眠的打断、对孩子成长的忧虑、奶量的多少,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变都会成为新手妈妈的压力来源。 外患: 1、乳头破损 与宝宝“搏斗”期间,宝宝衔接乳房浅,或者拉扯甚至咬伤乳头,这些行为都容易对乳头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细菌逆行进入乳房引发炎症。 2、外力压迫 过紧的内衣束缚、汽车安全带压迫,或者妈妈长时间趴睡及侧卧,都可能成为乳腺炎的诱因。 3、乳头白点,白泡 因为乳房没有得到“善待”(例如,宝宝衔接姿势不当、宝宝拉扯乳头、吸奶器过度使用等),从而产生了乳头白点,白点堵住了乳管的开口,堵上“水龙头”后,后续源源不断生产的乳汁无法及时排出。 所以,针对上面这些问题,预防乳腺炎的关键,一方面是妈妈自身需要调整休息好,另一方面,让宝宝采用正确的衔乳姿势,建立良好的母乳供需平衡,才能尽可能预防乳腺炎,宝宝就是我们最好的“通乳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