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小编祝大家节日快乐~!同时各种美味的粽子也已经新鲜上市了。什么咸香肉粽、蜜枣甜粽、椒盐豆粽等,大人们看着也要馋得不行,吃着吃着,也想随手给宝宝来一点。打住!宝宝能吃粽子吗? 这么美味的食物,宝宝怎么不能吃了?或许很多妈妈都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那今天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探讨一下,宝宝能不能吃粽子。 粽子是用叶子包裹糯米,蜜枣或香肉或八宝豆等做馅料,蒸煮而熟的食物,因馅料不同而口味不一。因为主要成分是糯米,口感、质地比较黏腻,一口下去容易卡在咽喉。所以育儿专家张思莱奶奶建议,“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不要给他吃糯米的粽子,不管是南方的肉粽子还是北方的甜粽子,都是热量高的不健康食品,尤其是糯米粘性大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容易发生意外。” 美味粽子的两宗“罪” 1、容易导致被噎 为什么小孩老人吃了粽子后容易出现了被噎的情况呢?因为粽子主要是由糯米蒸煮而成,糯米黏性较高,大家在吃的时候,粽子比较容易黏连食管,从而导致被噎。 2、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跟大米相比,糯米要相对难消化一些,因为糯米中的淀粉几乎100%为支链淀粉,人的肠胃很难将支链淀粉变成细碎状态,消化液里的消化酶也难以与它接触;同时宝宝的消化功能相对于成人较弱,所以宝宝在吃糯米制成的食物容易感觉消化不良。 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虽然粽子比较容易导致被噎和引起消化不良,但是凡事皆有利弊,美味当前,岂能因噎废食?吃粽子时如果注意以下几个事项,还是可以稍稍品尝一下的。 1岁以下宝宝禁食 1岁以下宝宝不仅在吞咽功能还是消化功能上都还不是很完善,进食黏性较大的食物都更容易导致被噎和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建议1岁以下宝宝不要进食粽子。 吃粽子应细嚼慢咽 医生提醒,小孩和老人吞咽功能较弱,进食粽子和汤团之类食品要细嚼慢咽,最好能同时喝些水避免被噎,而且避免多吃。 宜早晨加热食用 粽子应该在消化功能最强的早晨吃。如果晚上吃粽子,食物在睡觉之前还停留在胃里,饱胀感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而且冷的粽子质感坚硬不易咀嚼,应该加热后给宝宝食用。 吃粽子被噎后怎么办 1、如果宝宝吃到东西噎住了,能呼吸、还自主咳嗽,建议鼓励宝宝用力咳嗽,没准能自己咳出来; 2、如果发现宝宝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第一时间不是去医院,而是马上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如果是3岁以下宝宝 (1)马上把宝宝抱起来,一只手捏住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 (2)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 (3)在宝宝背上拍1-5次,并观察宝宝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 (1)把宝宝翻过来,让宝宝骑在你的大腿上,面朝前; (2)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宝宝胸廓下和肚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 (3)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或者还可以这样 (1)宝宝头朝上躺在大人的手臂上; (2)用两根手指快速压胸骨中间5次。 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知识和方法能够给粑粑麻麻们一个参考,粽子很美味,但是我们得“会吃”!祝愿粑粑麻麻和宝宝过一个快乐的粽子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