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朋友坐到一起,聊聊彼此的近况。有的毕业之后进了央企、有的进了外资企业、有的在事业单位工作……朋友们都很成功。
朋友有说有笑,有的还不时拿出手机,处理自己繁忙的业务,不过这都是话题刚开始的状态。
酒过三巡,就有朋友开始抱怨起来:
“外企是不错,工资高、福利好,但是压力也不小,最近公司让我做企业风采报告,真的很为难。不说别的,单单英语演讲,对我来说难度就很大,知道英语这么重要,当初就该好好学!”
“事业单位现在要求也高了,每年都有评定。我们做文案工作的,靠的就是写文章的能力,才发现当初语文没学好,要不然今年的评定就可以升档了...”
“当初要是学点才艺就好了,自己办个兴趣班,不用整天看老板的脸色...”
听到朋友们的抱怨,也在心里反思自己当初的不努力。可,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如果”?
我想,即便是能够回到当初,如果没有人逼你努力,没有人逼你学习,你还是会成为现在的这样子。
毕竟,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仅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培养!
凡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
作为几岁的学生,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感受不到什么快乐,所以他们很容易选择放弃。
于是父母“逼”孩子坚持下去变得非常必要。
但不幸的是,不知从何时起,“逼”孩子学习被“尊重”孩子想法取代,此观点提倡“快乐教育”,放任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
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未来带来多少麻烦,更何况,“快乐教育”只不过是他们教育失职的借口。
这些父母只是嘴上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免将来没出息。然而自己却沉浸在各种娱乐形式中,更有甚者将孩子扔给老人,对孩子的教育很少过问。
与逼迫孩子相比,这种放任的确显得不那么“残酷”,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面前,放任孩子,无疑是将孩子置于失败的一端。
就孩子学习来说,当孩子想参加兴趣班的时候,父母二话不说给孩子报了名。
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开始不耐烦,家长又“尊重”孩子的决定放弃了。还要安慰自己,孩子嘛,只要快乐就行。这就是一种放任。
孩子的兴趣往往来自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当好奇心减弱,兴趣减退,孩子会将学习看做一种折磨。
然而,只要坚持下去,兴趣变成了特长,接下去就是享受。而且这种享受又会促进下一步的学习。
于是,此时就需要家长去“逼”孩子,而不能放任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如若不然,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
记得优优4岁的时候,看到姐姐玩轮滑,自己也想学。于是经过多地的走访,我给她报了班。
小丫头一开始很喜欢,可是,没过几天就不想去了。一天晚上,小丫头跟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不去上课了呢?”
我问她为什么?
“学轮滑太累,而且容易摔跤”,她说着指了指自己的腿,的确有两个青印。
我也心疼,不过我最终还是坚定地对她说:“明天必须得去!既然报了名就要坚持到最后,妈妈陪着你好不好?”
小丫头嘟着嘴开始跟我“对峙”,小声嘟囔着“做大人真好,想做什么做什么,我们小孩子还要听你们的。”
我没有做声,点头看着她,意思很明确——没得商量,现在你就得听我的!
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经想的很好,要做孩子的朋友,要让她快乐,绝不逼她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
但是后来,我渐渐明白,父母在成为孩子的朋友之前,首先是父母,尤其是在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建立之前,父母必须为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尤其是学习。
如今,优优的轮滑已经能够参加比赛了。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孩子还小,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见识做出正确的决定,家长必须替孩子做出选择。
做父母的也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曲折,充满着艰辛,要想有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努力,要辛苦付出。
告诉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
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却承载着父母培养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
所以,我们都要肩负起做父母的责任感,当孩子想要放弃学习的时候,应当跟孩子说一声:宝贝,你再坚持一下。
(来源于网络)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