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男人
一个是水瓶理工男,一个是巨蟹小暖男,
一个英俊潇洒、眉清目秀,一个心宽体胖、文质彬彬,
一个理性冷静、少言寡语,一个热情活跃、能说会道,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四年,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难道是一对“好基友”?
抱歉,让您失望了。他们是一对父子,一个三十四岁,一个四岁,是我家的两个男人。
今天不想讲道理,只想讲故事。
父与子的相亲相爱
那还是姜小乙2岁的时候,因为不想让孩子太早接触饮料,所以喜欢喝雪碧的我只能忍了,但偶尔总有嘴馋的时候。当孩子拿着瓶子问起来这是什么?我们通常也都很诚实的告诉他:“这是饮料,是爸爸妈妈喝的,小朋友不能喝。”每次小朋友就乖乖把瓶子放下,很懂规矩,很听话是不是?
偏偏有一天,小朋友异常兴奋地拿起桌子上的雪碧问他爸:“爸爸,我能喝这个吗?”乙爸回答:“不能,小朋友不能喝!”谁曾想,小朋友竟然这次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扯着嗓子大哭起来。我家这个小男人,底气十足,不哭则以,一哭绝对把左邻右舍搞的不得安宁。
这个时候,老妈我要闪亮登场,两个字,共情!于是,我把孩子搂在怀里,说:“宝贝,妈妈知道爸爸不让你喝饮料你很委屈,甚至有点生气,你或许认为爸爸不爱你....”讲了一堆,结果是孩子喷出的口水比我还多。我自己都快受不了这撕心裂肺,想妥协了,就喝一口又死不了。于是我偷瞄了乙爸一眼,看他表情依然平静,不愠不火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Youcanyouup!于是,我把孩子放在地上,溜之大吉。
只见乙爸做了个深呼吸,然后蹲下来,用平常和孩子聊天的语气说:“饮料肯定不能喝,如果因为这个你难过想哭,那你就哭一会吧,等哭完了,咱们可以一起去做苹果汁,爸爸给削皮,你来帮忙切,你觉得怎么样?”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小朋友抽泣了几下,马上来了精神,和他爸一起开始忙活了起来。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啊。于是,在他们爷俩的努力下,晚餐有了鲜榨的果汁,两个男人的较量以达成合作而告终。
如果你经常看育儿文章,那么下面我提到的词你一定会非常熟悉。
首先,是对规则和善而坚定的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苦恼就轻易妥协。然后用和善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不满。其次,是转移注意力,让他从关注饮料转移到制作果汁上面,显然,对小孩子来说,能动手操作的事情更具有吸引力。最后,是放手让孩子尝试。让一个2岁多的孩子拿水果刀切水果,还是需要勇气的。
这个故事,简直就是以上这些理论的现实实践版。估计已经有妈妈羡慕我家的这个老爸了。然而,这只是四年生活中很小的一个片段,你可以想象,这两个男人在长期的相处中是怎样的如胶似漆。
曾几何时,我这个老妈显然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好生让我羡慕嫉妒恨。不过,事情并不像童话故事的完美结局,王子和王子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剧情很快反转了。
子与父的相杀相爱
姜小乙三岁半,进入了俄狄浦斯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恋母期。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前一阵子还什么事情都找爸爸帮忙,突然一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妈妈身上。洗脸、吃饭、陪玩、哄睡,每一件事都要有老妈参与,搞得我有点措手不及。更为明显的是,孩子一下子对他爸有了敌意。
表现有三:
1、只要他爸对我说话稍微大声的时候,小朋友都会出来制止,警告他爸说:“你别大声嚷,好好说话!”
2、要是他爸和我打闹一下,小朋友就会跑过来抱着我,说:“爸爸打妈妈,我就抱妈妈,安慰妈妈。”
3、在他们爷俩一起玩的时候,只要他爸强调规则,或是不按照他说的做的时候,他就会板起脸来说:“你再在这样我就生气了,我就不和你玩了,我要和妈妈玩。”看着他气呼呼又一本正经的样子,还真是有点搞笑。
我想,此刻这个大男人肯定有一种被劈腿的感觉。
就在前几天晚上,爷俩在一起玩沙子。他爸拿着模具,小朋友负责往里面填沙子。他爸说:“够了,够了,再填就多了。”
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句话,也不知道触动了小朋友的哪根神经,一下子就把铲子扔在一边,说:“哼,我生气了,不和你玩了。”他爸估计是忍了很久,也像小孩子一样说:“哼,我也不和你玩了”。于是就躺在沙发上闷不做声。
两头愤怒的公牛在对峙,对于旁观者来说就是识相的继续旁观。过了十几分钟,我看见乙爸坐起身来,和孩子说:“刚才爸爸生气了,你也生气了。你看生气并不能让游戏更好玩。现在我们握手言和,再继续玩,你觉得怎么样?”小朋友果断的伸出了手,爷俩很正式的握了握手,一场冲突和平解决。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很欣慰,甚至有一些小感动。爸爸能放下自己的威严和身份,与孩子主动求和,以此来化解孩子天性中的仇父情结,让孩子体验到战胜父亲的成就感,这真的并不容易。
坦白说,乙爸并不怎么看那些教人怎么教育孩子的文章。能做到这样,靠的就是本能和直觉,这是为人父母的天赋。这种天赋来自于对孩子真实的爱。他总是自豪地说:“这是我亲儿子!”
是呀,无论孩子的表现是不是符合我们对好孩子的想象,他都是我们亲生的,他带着我们的基因,有着我们自己的样子。我们对孩子的不满其实是我们对自己的否认,而我们对孩子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家里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随着双方年龄的成长而不断变化,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亲子间无以复加的爱。有了爱,就够了。(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