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洗澡!”
儿子:“不,我不要洗澡!”
妈妈:“换衣服!”
儿子:“我不要换衣服!”
妈妈生气大吼:“你到底做不做?”
儿子撅着嘴,只好慢吞吞地服从。
家里只要有2岁以上的孩子,这样的情形大家都不陌生,有多少家庭总是到“吼”的份上,孩子才听?
下面的方法可能已经不算新鲜,但有时候面对孩子的执拗,大人有时还是会脑袋抽筋,啥也没想到只有破口而出的大吼。
詹姆斯是一个5岁小男孩汤姆的爸爸,居住在美国东部的小城镇,他在国际育儿交流会上的分享得到了无数的掌声。他活泼而富有耐心,是个邻居们眼里的好爸爸。
一天晚饭后,詹姆斯的妻子安妮端出了苹果,插上一片给小汤姆吃。
小汤姆这时捂着嘴抗议:“我有不吃苹果的权利!你侵犯了我的选择权。”小家伙最近在学校学习人权了,真头疼。
一连几天,小汤姆都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拒绝吃妈妈递来的水果。
妈妈有点气恼,吃水果身体好,但又不知道如何应付这个倔强的孩子。
这时詹姆斯剥了一根香蕉、洗了一些葡萄、削了一个梨,还剥了一个猕猴桃,切好后端到小汤姆和妻子面前。
詹姆斯跟小汤姆说:“我们的小汤姆当然有权利呀,我和你妈妈都很赞同。那么你现在有权利选择吃苹果、吃香蕉、吃葡萄还是吃梨?或者一块苹果、一个葡萄这样组合着吃?”
皱眉撅嘴的小汤姆听到爸爸的话眉开眼笑,一边用叉子插着苹果香蕉一边说:“我的权利我做主,不要妈妈管!”
又有一天,詹姆斯和妻子要赶着出门办事,临时要把小汤姆带到邻居玛丽家。
但小汤姆怎么也不肯换衣服。
詹姆斯亲了亲小汤姆,问:“亲爱的,我理解你换衣服很麻烦,但你应该不希望自己像个小脏猫似的出现在露丝妹妹(汤姆的“小情人”,邻居玛丽的孙女)面前。你今天想穿蓝色的还是红色的?或者想穿有机器人图案的还是小袋鼠图案的?”
“我喜欢小袋鼠……”
“太好了,我非常喜欢你穿小袋鼠图案衣服的样子,看起来活泼风趣。”
“好,我要穿小袋鼠图案的。”小汤姆兴高采烈地穿起了衣服。
持续了半小时的拉锯战,一下子被爸爸的小技巧化解了。不仅解决了冲突,还保证了孩子和大人一天的美好心情。
我们假想一下,如果詹姆斯不懂得这样的技巧,安妮和小汤姆硬碰硬的后果是什么?
孩子不高兴、大人气恼,甚至因此指责打骂孩子让孩子服从,孩子继而委屈、生气,或倔强跟大人做对,接着大人更加愤怒……亲子关系陷入死循环,最后很可能的结果是,孩子在大人的强势下屈服,最终影响亲子关系。
并且,更让人遗憾的是,大人的强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一天每一次都要经历孩子的反抗→被大人的强势制服→孩子更大的反抗→大人更严厉的制服的过程,这不是一个健康家庭该有的处理冲突的情形。
詹姆斯的这种方法还有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叫非暴力沟通,当然上面介绍的只是非暴力沟通中用于家庭教育其中的一个小方法。
这个技巧的本质是,尊重、不否定孩子,先采取认同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消除孩子的心理抗拒,然后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做主,做出选择(这个选择最好包含孩子愿意做的、大人也允许发生的某个选项),而不是盲目地强行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想法行事,从而化解了亲子间的冲突。
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其他更多的方面,大家可以照套,比如:
不洗澡
——洗澡有点麻烦,我完全赞同,但洗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你希望在洗澡时玩小浮船还是打水枪?(孩子平时喜欢打水枪)
不睡觉
——我赞同睡觉会少了一些乐趣,但睡觉是必须的。你希望躺床上听妈妈讲故事睡 or 听爸爸讲故事?(孩子平时喜欢爸爸讲故事)
不收拾玩具
——我赞同收拾玩具有点无趣,但保持整洁会让我们觉得更舒适。你希望收拾完吃冰淇淋 or 荡秋千?(孩子平时喜欢荡秋千)
不关电视
——电视节目太精彩了,我也很喜欢,但看久了伤眼睛。你希望关掉电视后玩捉迷藏游戏还是外出玩耍?(孩子平时喜欢捉迷藏)
……
当然上面的方法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基本原理,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智力不同,需要大人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最适合你们自己的方法并且时常变更升级。但是尊重和非暴力,始终是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