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起来我就特别地着急上火,原因是我要去参加一个母乳喂养的公益聚会,而我醒来时就已经七点多了!这意味着,我必须在一个半小时之内赶到那个距离我家超远的聚会地点。
1
我匆忙弄了几块面包给豆豆吃完,然后抱着他就去打车。刚上车,豆豆说:“妈妈,我要拉了。”
我晕,怎么不早说?
豆豆很委屈:“我早上起来说了,你没听见。”
好吧,是我的错,早上我着急忙慌的,确实没有好好听他说了什么。
没办法,我们又赶快下车找厕所,就这么一耽搁,时间更不够了。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改成坐地铁。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晕死,光这么多换乘,就耽误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换乘时,我急匆匆地抱着豆豆跑,抱不动了就拉着他走,豆豆在后面喊:“妈妈,慢点、慢点,我跑不动了!”
我心想,没办法,我知道你跑不动了,可是我没办法呀,我要去参加聚会,我这个主持人迟到了,那别人怎么想呢?尤其是,这是我出版《那些母乳喂养的日子》后第一次参加聚会,如果我迟到了,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不负责任?会不会觉得我以为自己出书了就了不起了?不行,我一定不能迟到!
我边下楼梯边想,手不由得加了一把劲,一下子就把豆豆从台阶上拖下来了,豆豆猝不及防地跪在了地上!
旁边的大姐赶紧扶起豆豆,温和地对我说了句:“再重要的事儿也比不上孩子重要呀!”
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把我从迷糊中惊醒,是啊,再重要的事儿也比不上孩子重要啊,我如果真的那样害怕迟到,我完全可以定下闹钟早点起床呀,既然出门晚了,那就尽力赶路就好了,迟到这件事情真的是一定不可以的吗?那我这样拖拽孩子就是可以的吗?
我赶忙抱起豆豆,走到人少的角落,向他道歉:“宝宝,对不起,妈妈刚才实在是太着急了,以至于没有顾及你的感受,还把你给拉倒了,真的很抱歉。”
豆豆体谅地说:“嗯,我的感受很重要。妈妈,你别太着急了。”
2
安抚完豆豆,我坐在地铁上开始慢慢平静下来,迟到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我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极度焦虑当中,反正已经这样了,我干脆放下心来,用心体会自己当下的感受。
当下的我,确实感觉很焦虑,很紧张,我的手不自主地攥成一个拳头,头脑中有个喋喋不休的声音在告诉我:“迟到,说明你不值得人信任,从此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是一个不守信用、不值得交往的人,你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自我觉察到这里,我忽然吓了一跳,我只是在举办聚会时迟到一次,怎么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呢?来的妈妈才几个呀,更何况她们中有些人甚至都不认识我,而且,都是带孩子的人,谁不能理解做妈妈的难处呢。
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头脑中这个想法太可笑了,不过是迟到而已,我的头脑把这个事儿扩大得跟天塌下来一样,紧张、焦虑,甚至带着一点恐惧,生怕失去别人的信任,其实说到底,我还是对自己缺乏信任,根本不相信自己值得别人信任。
我全然地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待在一起,过了一会儿,紧张、焦虑不见了,我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虽然依然是迟到,但我的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这时,我也开始有精力陪豆豆看外面的风景了。
也是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豆豆一下子就放松了,原来,在我紧张、焦虑的时间里,他也一样承受着紧张、焦虑!
我们总以为自己对孩子够好了,自己什么负面情绪也没对孩子说,但事实上,母子连心,你是不是真的高兴,是不是真的喜欢,孩子是完全清楚的,甚至,他的情绪和妈妈是一体的,他也高兴着你的高兴,幸福着你的幸福,同样,他也焦虑着你的焦虑,痛苦着你的痛苦!
意识到这一点,我真的是惭愧无比,一个自称懂孩子、能给孩子无条件爱的我却做出了这样的非爱行为!而昨天晚上,我还就催促孩子的事情批评豆爸!
3
昨天晚上,我们全家出去散步,豆豆东摸摸西看看,豆爸开始催:“快!往前跑!”“快,看咱们谁跑得快!”“跑!”
在他连续催了四五次以后,我急了,用英语问他:“Are you in a hurry?(你赶时间吗?)”
豆爸没听懂,迷茫地看着我。
我又说:“Or he is a sheep?(他是一只羊吗?你是在赶羊吗?)”
豆爸咬咬自己的嘴唇,没有说话,看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也没有再接着往下说了。而今天,我就犯了和他一样的错误,甚至比他的错误更严重,直接用手把孩子拖得摔倒,这不能不让我感到汗颜。
而更让我惭愧的是,当我赶到聚会现场时,我虽然迟到了几分钟,但其他的妈妈居然都还没到,我松了口气,原来我并没有那么重要,原来我的书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而我却为了这些不那么重要的事伤害了我最重要的孩子。
4
其实,不光是我,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总觉得孩子不够快,总觉得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事实上,那些事情加起来也不如自己的孩子来得重要。可是我们就是控制不住想要催促孩子。
不信,你观察一下,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口头禅是“快!”着急的时候不必说了,爸爸催完,妈妈催;不着急的时候,一样会控制不住地去催。
甚至会有很多父母即使没有着急的事情,也会不断地催促孩子:“宝宝,快从滑梯上滑下来!”“快去玩那个车吧!”“快来和小哥哥一起玩吧。”“快……”
现在社会的节奏确实非常快,源于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些内心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那就是不断地催促孩子:“快!快!快!”
但是,对孩子而言,这种催促是非常有害的,孩子自身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独特的规律和节奏,并不是说现在我们社会的生活节奏快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就能随着我们的社会进化得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
他们被迫一直在赶时间,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同样,即使父母不催促,如果你的内心是紧张焦虑的,那么孩子也一样会感受到,这种焦虑就像感冒一样会互相传染。怪不得曾经有个妈妈跟我说,她发现现在有些很小的孩子脸上就有沧桑感了。
所以,当我们一直在抱怨孩子磨蹭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我们太快了,还是孩子们太慢了?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到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节奏?如果现在的节奏快得违反了他们的天性,那么我们这样不停地催促有用吗?有害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特征,一个水相的孩子天生就比一个风相的孩子慢,身为父母,我们要体谅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和生活,不把成人世界的快节奏带到孩子的世界里去,不让自己的焦虑、紧张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都市父母思考的问题。
5
有人说:“你说的天性我理解,可是我的孩子根本不是天性的问题,他就是故意跟我作对,你越着急,他越磨蹭。”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越是父母着急的时候,他越可能磨蹭。但这依然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孩子的很多行为和问题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当一个孩子故意拖延时,我们需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平时对孩子要求太多太严厉了呢?
孩子很想听父母的话,但是当父母的话总是违反了他真实的意愿,他的自我总是被不断压制的时候,他没办法反抗,那么潜意识里他就会出现拖延的情况,越在父母着急的时候,他越可能拖延。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动作麻利的父母会养出磨蹭的孩子来的原因。
比如我自己,我妈妈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她不管做家务还是干其他活,都是出了名的又快又好,这令她自己一生都颇为骄傲。可是让她非常生气的是,作为她的女儿,我却是出了名的磨蹭,反正不管我妈妈如何恼火,也不管是打还是骂,磨蹭就是我的特色,“老磨”就是我的外号。
记得小时候上学,我没有一天不迟到,老师说我家的太阳出来得比别人家的晚,只要太阳不改,我这辈子都改不了。当然,说起来我每天早上迟到,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从来不会在放学后就直接写作业,我每天都得等到第二天早上,一边着急地哭,一边乱涂乱画写作业。这样重复的剧目在我小时候没有一天不上演,我妈气得说我是“雷打到头顶上,还能喝三碗热粥”。
我也曾一度以为我自己天生就笨,天生就磨蹭,永远都改变不了。但是,当我长大离开家上大学以后,我却很少再这样磨蹭了,甚至小巫老师在为我的书《那些母乳喂养的日子》作序时,还写道:“如果云香的宝宝将来成长为一个信念坚定、坚韧不拔、毅力和行动力超强的人,我一点儿都不惊讶,因为云香已经通过母乳,把她灵魂中最本质的一切输送给孩子,而且是直接输送进孩子的灵魂。”
如果我天生就拖延,那么怎么会在成年后被人评价为“行动力超强”的人?如果我不是天生拖延,那么在我前面近20年的人生中,为什么每天都拖延成那样?难道这里面不存在父母养育的失误吗?
孩子动作慢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给他们贴上“磨蹭”“拖延”的标签并加以贬斥,这才是导致孩子越来越磨蹭、越来越拖延的根本原因,要知道,越是我们抗拒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越是我们轻松面对的事情,反而越有可能轻松过去。
如果父母真的赶时间,孩子又一直不配合,那该怎么办呢?我有一个在幼儿园和家里都百试不爽的好方法。那就是什么话都不说,轻轻走过去帮助孩子。
比如,孩子一直不穿衣服,那么我就过去轻轻地帮他套上一个衣袖,如果他不穿鞋的话,我就过去轻轻地把他的小脚放在鞋里,注意都是只做一半,而不是包办代替。
所谓“万事开头难”,孩子不想做的不过是开始的那一步罢了,当我们真的帮他们穿了一个衣袖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自己把衣服全部穿好,当我们把他的小脚放在鞋里时,他自动就会把鞋子穿好。整个过程都没有指责、没有催促,有的只是温柔的陪伴和贴心的帮助。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