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位母亲,无论在宝宝出生之前我们做了多少的功课,还是难免会手忙脚乱,这种忙乱无关乎年龄。没有经验以及对宝贝过于紧张的爱使我们小心翼翼又略显笨拙。现在回想起宝贝刚出生的时候,我还记得当时那种慌乱的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样子。转眼间我已经是一个一岁多宝贝的妈妈了,现在把我当初护理宝贝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大家都知道,新生儿吐奶是很自然的一个生理现象,是由于宝宝的贲门还未发育完善,不能很好的收缩来控制食物进出,因此很容易导致奶液回流至食道发生吐奶的现象。再加上宝宝有可能衔乳姿势不是太标准,很有可能吸到肚子里面空气,就更加容易吐奶了。虽然是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妈妈护理得当,是可以很有效的减少和避免吐奶的发生的。
首先我们将喂养方式分为母乳亲喂和奶瓶喂养两种情况,亲喂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尽量不要选择躺喂的方式喂宝宝,躺喂吐奶的几率要比妈妈坐着喂的几率高很多。如果是剖腹产或是腰不太好的妈妈,可以尽量在后背加垫靠枕之类的支撑起自己的腰背部,如果是在沙发或是椅子上面坐喂的时候,还可以采取把脚垫高的方式,这样能有效的缓解腰部的不适。我自己是一个剖腹的妈妈,所以比较有体会。
宝妈坐好之后将宝贝倾斜45度角抱在怀中,头部的位置要稍微的高一些。让宝宝衔住妈妈整个乳晕,而不只是乳头一点点。另外宝宝稍微大一点点的时候,比较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听到点声音就容易左顾右盼或是跟身边人有所互动,这样也容易导致宝宝吸进去空气,所以宝妈尽量选择安静无人的环境喂宝宝。
如果宝宝是吃奶瓶的,奶瓶和奶嘴的选择就很重要。一定要选择有防胀气设计的奶瓶,而且奶嘴大小一定要适合宝宝的月龄。如果奶嘴过小,宝宝吸吮时过于用力就很容易将空气吸进肚子里面,如果奶嘴过大,就会因为奶液的流速过快而导致宝宝呛咳。
但是无论是亲喂还是瓶喂,喂完之后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拍嗝。很多宝妈反应拍不出来嗝,那一定是方法不对,之前我也有过拍不出来的经历,但是后来掌握了技巧之后,只要我拍,就不会有没嗝的时候。首先一定要将宝宝的上身竖起来,可以是坐着,也可以是靠在妈妈的身体上,因为这时宝宝的身体都还很软,所以宝妈的一直手臂一定要充分的起到支撑的作用。我比较推荐的姿势是将宝宝的下巴放在妈妈的肩头,一只手支撑宝宝的背部,一只手成空心状轻拍宝宝后背。因为宝宝保持竖直的状态胃的出口在上面,空气就很容易排出,我采用这种姿势的时候通常刚把宝宝竖起来,还没开始拍她就会打几个嗝。
宝宝把嗝打出来之后宝妈们不要着急将宝宝放下来,最好能够多抱宝宝一会儿,当然如果宝妈还在月子里面,最好是请家里的其他成员抱着宝贝,宝妈还是要多多休息比较好。半个小时之后再让宝宝躺下,宝宝身边最好有人陪伴,或是让宝宝保持侧躺的姿势,这样宝宝如果再发生吐奶就会直接吐在床上,不会呛到。平躺时吐奶很容易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另外宝妈们还要注意,宝宝吐奶时要及时发现和清理,不要让奶液流到宝宝的耳朵里,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这样的习惯最好能保持到宝宝3、4个月的时候,通常这个时候宝宝吐奶的情况就会比较少了。
另外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1、不要在宝宝刚吃过奶之后给宝宝换尿不湿;2、不要在宝宝刚吃过奶之后洗澡;3、更不要在宝宝刚吃过奶之后过多的逗弄宝宝,使其大笑;4、不要让宝宝吃的太多,尤其是小月龄的宝宝,有时哭闹不一定是因为饿了,不要宝宝一哭就喂,要分清楚原因,杜绝过度喂养。
以上说的都是生理性吐奶的预防办法,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宝宝大量的吐奶,程度类似于大人呕吐那样,那么就不是简单的生理性吐奶了,应该是宝宝受凉了。这种情况宝妈也不用惊慌,通常不需要吃药,只要多饿饿宝宝,隔一段时间给她喂一点温开水,通常一天差不多可以恢复的。这都是我家宝宝身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啊,当初面对着吐得哗啦啦的宝宝,我也曾大半夜抱着她去医院看急诊,急得不行。好在都过去了,经验都是这么累积出来的,希望对新手妈妈们有所帮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