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明确一点,每个答案都只是基于我个人经验的总结,不一定适用于看到答案的你。
毕竟申请这事要看碟下菜。我们也只能在自己的经历和观念的基础上做出“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做”的判断,并不适合所有人。小细节因人而异,但是一些大方向选择上的经验总结还是可以说一说的。
对于中介的了解和选择,我只有有限的发言权。去年几乎跑遍了市面上所有有名的、没名的留学机构,最终挑选了一个我最满意(最符合我的申请逻辑、理念)的机构(在后面我会有全面的点评)取得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结果。所以我仅对自己选择的中介有足够的了解度,对其他机构的认知也来自于身边的朋友,属于道听途说。
1、为什么要留学/要不要换方向?
在正式申请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留学。
慢点,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好回答的。要追根究底地问为什么,且答案应从自己身上找,不要从外界找。别人都留学了所以你也要去?那万一过几年海龟不吃香了怎么办?美国的工资高?你的专业能找到工作吗?
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才更有安全感。
Q:因为有钱任性?
A:多有钱?在北京买房不好吗?拿去投资不好吗?
Q:因为国外教育好?
A:好在哪里?教育方式还是教育资源?有什么是国内教育给不了你的?是国内教育不行还是你自己不去主动获取?
Q:因为想趁年轻出去看看?
A:去旅游不行吗?
Q:因为想学习国外科技回来报销祖国?
A:你在逗我吗?
Q:因为男票/女票出国了?
A:嗯,无力反驳。
……
想清楚为什么了,很多看似纠结的选择就很明显了。拿我自己来说,我留学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我想上名校,我就是想上名校,想圆自己一个名校梦。你若再要问我为什么有名校梦?我会反问你为啥喜欢红色不喜欢绿色?我想上个名校和凤姐想上个名校毕业生大概没什么差…...想通这一点后,我申请的基调就定下来了,申综排靠前的学校。
2、确定了为什么之后,再想该怎么办。
申硕士还是博士?要不要换方向?这俩问题太宏观了一时很难说清,需要足够的自我认知。
思考素材:从小到大自己所做的选择、大学里你选择参与的活动、社团组织等等。看似是凭借兴趣的选择,往往更能展现出自己三观的偏好。你即你选择。
思考顺序:从宏观的世界观(e.g. 事物背后有规律吗?)、人生观(e.g.自己快乐的来源?)、价值观(e.g. 有普世价值吗?)到微观的:自己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哪个选择更能满足你的终极目标,更不难以忍受?很多时候如果只从微观角度考虑会发现无所适从,但如果先想通了宏观层面,答案便更明显了,还能顺带建立起自己的三观哈哈。(三观建立哪有这么简单…需要广泛的阅读量和对现实的观察,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修正。)
再拿我自己来说
通过回顾大学里我凭借兴趣和观念参与的活动,赞助贫困的小妹妹念书,和地震灾区小孩通信,关注中国癌症村,注重饮食和健康,热爱运动etc,我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生命最原始的热爱和费尽心思的保护之心。
我不能忍受看到别人受苦,我不喜欢做实验,喜欢观察,喜欢社会;我念硕士不念博士,因为对人类社会有足够的兴趣;我念公共卫生不念环境科学,因为相比于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我更关注于每个人最平等最基本的权利——健康的生命,如何免于伤害。
3. 要不要找中介?
It depends.
我毫不反对,每个人都有DIY申请的能力,且能做的很好。但是,DIY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信息搜集、重复性网申细节等等)。你可以想想,自己的时间花在这些事情上是否得到了最大的价值。
中介有案例数据库,可以帮你定位,可以帮你搜集各个项目信息并进行比对分析,帮你找到合适的人修改文书,帮你填让人头大的网申系统等等等等。如果找到靠谱的中介,你要做的只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找中介,不是因为自己做不到,而是因为可以省下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同理也不要期待找了中介就万事大吉,可以提升一个档次了。你自己就是一个泡泡,你的大小和在坐标上的定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中介只是能尽量帮你达到你自己的上限水平。
我决定出国的时间比较晚。去年四月才萌生了这个念头,开始考T考G,一直纠结到发现自己错过了保研机会才真正下定决心......去年暑假去了趟欧洲,时间也没有好好利用,导致我直到10月才考完GRE,考完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实习。我找的中介在我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几乎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安稳地度过了整个申请季。(主要是我心太大)供参考。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提升的了,大四上可以安心踏实准备申请的话,你没必要找中介,你自己一定可以搞定。如果你认为自己还需要提升综合背景,还需要考TG,需要实习,自己的时间花在网申上价值不够高,找中介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4. 如何选中介?
半包or全包?
Still, it depends.
据我了解,半包和全包的唯一区别就是全包保证录取结果(全拒了退钱)。个人倾向于全包,“保证结果”是你和中介共同承担风险,也是你对中介的约束,在这种刺激之下,中介更有激励帮你申请好学校。全包下还老有人吐槽中介不上心呢,更何况半包了。(见识了太多不靠谱中介的案例,对中介并不是那么信任)
Step1:
多去几家中介聊聊,了解大致情况,清楚大概的定位。见了很多人只去了一家,听他们忽悠了一下,说了几个好学校就飘飘然签了约,签了才发现中介不理人。我自己本身也是先去了三家中介,每次去完回来都觉得魂不守舍,三观受到了猛烈冲击——要么是中介把我捧得太厉害了,说得好像签了他们一定能上名牌;要么是中介把我贬得太厉害了,好像不跟他们签约就申不上好学校了一样。直到去了第四第五家中介,我才慢慢了解到与中介说话的水分,什么话能信,什么话听听就算了,也就此慢慢了解到自己的定位。
Step2:
确定要找中介和申请的方向之后,上网查查自己的专业和梦校项目。就算是名牌大学也有很多水项目的,听着名气大,其实就是圈钱的。进去容易,但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中介很容易拿这些项目迷惑你,去和中介聊之前自己要对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排名考前的项目有哪些,哪些是出了名的水项目。
Step3:
和中介深入沟通后进行选择。
和中介沟通什么?
1、自己的情况能申到什么样的学校?最差和最好分别是什么?越具体越好
2、以前的案例中和我类似背景的同学都去了什么学校?越详细越好
3、带我申请的人是谁?他的背景如何?他今年带几个人?定位到个人
4、给我写/改文书的人是谁?是流水线吗?能定位到个人吗?(有些中介虽然说得好听,但据我所知还是流水线的文书团队。个人觉得最好要定位到某个人,就是他,帮我写文书,我要能直接和他对话,提出修改意见比较好)
5、其他比如有没有内推啊,暑研啊巴拉巴拉的(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资源多的中介里和你竞争的人也多呀)
最重要的就是确定选校list和文书。
我最需要的就是文书的写作服务。虽然大部分时候我都是个甩手掌柜,但是文书最马虎不得。我并没有扔一堆素材给他们就不管不顾了。我花了很长时间回顾自己的大学经历,并和他们讨论,从中提炼出关键点,自己想好了文书的逻辑线和框架,用中文说了大致意思,让他们帮我用英文表达并填充完整。
我选择他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明确知道是谁在帮我写文书,他们帮我匹配了一个方向相似的前辈(虽然也没有那么相似……),在这个领域有一定学习工作经验,能以更宏观全面的角度理解这个领域。我能直接和他进行充分沟通。说实话我对自己的文书挺满意的,至少中文版让我觉得自信心爆棚,不录我简直天理难容(结果被啪啪打脸……)
其他嘛,CV和推荐信也弄得挺好的,帮我省了很多事(我根本就没干什么事……)。当然了,他们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时候也很拖沓,需要我一遍遍去催。但是总体来说,不像很多师兄师姐申完之后都觉得没必要找中介,自己都能搞定;我申完之后觉得幸好找了个中介,我自己咋搞定啊……(太弱了呗)
5. 中介点评
这一点虽然为了避免广告和其他不必要的麻烦,我不应该说,但是我又不得不说,因为对于这家中介还是比较满意的。是中青留学。它虽然是一家不那么大众的机构,也只是杭州本土的机构,但是我还是非常庆幸找到它。其实它的优点我在上面基本也都提到过了,我这边再详细说一下。
首先是顾问团队,专业,经验丰富,能够根据我讲的快速抓住我在哪里有优势哪里薄弱需要加强。其次,在我的时间规划上。虽然我自律性比较强,也有自己的规划,但是也不得不说老师还是比较负责任,在必要时刻会提醒我需要准备什么,也会在我空余时间帮我辅导薄弱的地方或是来一场面试模拟,总体来说对我的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吧。还有文书,我之前也提了,我比较注重文书这块,没有全部撒手一股脑教给他们,我知道我应该联系谁来沟通我的文书写作,并且最后出来的效果我挺满意的。
申请季注定是兵荒马乱压力巨大的(其实,我自己倒还好 = =)调整好心态非常重要。不要怕来不及,我到十月才考完的GT,确定专业方向呢,也照样过来了。申请远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拿到让自己满意的offer。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