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早早的醒来,花了两个小时一字一句的将昨晚的公益课重新听了一遍,并逐字逐句的整理,而后又花了45分钟记录书写,自己的和养育孩子的经历像电影回放一样在脑海里翻滚。并开始反思和自省。 “守住孩子心里的根”,一共178个群转播,22663位家长同时在线收听。这是一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心里安全感的课,但与其说是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不如说是对家长精神层面的自我剖析,包括自我认同、需求和自我追求的深层次剖析。 安全感这个东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缺失吧!我觉得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注重个人成长和内在成长,不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提升自我修养、从成长中获得自我力量,才能不断治愈和提高自己。进而给予孩子成长更好的引导。 养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情,养育最重要的是人,给予养育的是人,接受养育的是人。为孩子营造“世界是可靠的,生活是美好的,父母(及他人)是可以信赖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生存的动力、勇气和毅力。 什么是“心里的安全感”:“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求的感觉。” 如何培养孩子心里的安全感? 0-3岁不要做亲子分离,与妈妈的关系有较高的质量。尤其是超过两周以上的严重的亲子分离。如何正确对待和过度引导孩子的第一次正常分离期?比如幼儿园入园,淡化这种分离的焦虑,相信孩子可以做得很好。 接受孩子天生的特质,不要给孩子贴标签。1-3岁的孩子已经表现出不同气质类型,而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在面对分离时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面对分离的自我疗养治愈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和兴趣,提高孩子的自我认可和自我价值感。找到一件让孩子可以坚持下去的事情,从中获得自我力量。 做一对情绪稳定、婚姻关系幸福的父母,对孩子心理安全影响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系。情绪稳定耐心,不过多要求甚至打骂孩子,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不听话不懂事而害怕胆怯失去爱。不要给孩子额外的挫折教育,父母应该顺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挫折,给予正确的引导。 安全感弱的父母不想培养出安全感弱的孩子,首先学会接受自己,然后学会自我觉察,觉察养育模式和行为模式。孩子真的需要这样的提醒、限制和保护吗?养育中很多恐惧其实是来自我们自己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反思: 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遗憾的是,很多父母都忘记了这一点。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其他方式归来;孩子失去的安全感,会以怎样的方式归来呢?有的创伤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自我疗愈。 什么东西是使你自己感觉安全的东西,是金钱?是地位?还是一份稳定的关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