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闹脾气,妈妈最不该做的事就是这个
1
孩子不合作,你们对抗开始了?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孩子对自己说“不行”“不可以”“我才不”的情形太正常了,其实父母对孩子发火大概率的导火线就是你想让他做什么,他却采取一种抗拒或者无动于衷的态度对你说“不”。
很多父母觉得明明让你做对的事,你怎么能不听呢,火气一下就起来了,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度,如果孩子还是不听,哼哼,那就强压咯,心里就一个想法——“你一个小屁孩我就不信搞不定你”,暴击式的责骂噼里啪啦就开始了!
好吧,孩子可能会变得服从,但是这种服从是发自内心的吗?当然不是。也可能他由此也变得情绪失控,反过来你倒是妥协了,就像马雅舒那样,那这一通教育怒骂责备的效果变成了负数。
2
温柔的坚持,效果未必那么完美
就拿孩子要喝饮料这事来说,比如一个孩子向妈妈要钱买饮料喝,而妈妈觉得饮料不健康,并不同意买。可孩子才不听,就是要。于是,妈妈开始讲道理,说饮料没有营养,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可孩子听不进去,还在闹。妈妈可平静而不带情绪地说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喝这种饮料,但是这种饮料不卫生,妈妈不能给你买。”
总之,父母用温和的语气拒绝孩子,告诉孩子就是不能买不能买,不管你如何要求,我的原则就一个:不买!
当然,这种方式是优于第一种方式的,你的坚持让他明确地知道了你的底线所在,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有时候面对孩子喋喋不休的要求,你“温柔的坚持”的方式就是变成教条式的说教,和他摆道理,一二三四五你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样的说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很可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方式也并不能让他从内心接受。
3
要不试试合作式?
其实对孩子向你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者对你的合理要求说不,你可以试试用“合作式”的方式来解决。
简单的举个例子来说说如何采取合作式的方法。比如要开饭了,孩子却提出了要吃零食。
这个时候你的回答是“好啊,当然可以吃啦,但是吃完饭我们再吃可以吗?”
这是不是比你脱口而出的“开什么玩笑,吃饭了还吃零食?现在不许吃,吃了饭再说。”这样的回答让孩子容易接受得多?
虽然表达的内容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方式的变化让孩子心里会舒坦得多。
比如阳光明媚的一天,孩子却嚷嚷着要穿雨鞋去学校,你可以先说好啊,你当然可以穿着去,但是你要承受那个学校同学嘲笑你的后果。你不必跟他讲说这样穿同学一定会嘲笑他,但也要把这种可能性告诉他,到底要不要穿,这个选择权最终要给他。
别忘了,你回答他的第一句要是“好的”,这是合作式方式的关键点,这样至少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友好的对话模式。所有的合作都是为了不互相激怒,千万不要一开始就选择最对方最为防卫和抗拒那个“不”字。
接下来你还可以让孩子说出他要那么做,或者非不要那么做的理由,让他说服你。比如孩子放学后不要写作业,而是要先玩,你让他给一个这样做的理由,看是否能说服你,如果他的理由你可以接受,那么就让他先玩咯。比如他可能会说“我今天在学校写了好多作业有些累了,现在再写有点写不下去”或者说“我先玩一会儿,等下写作业的时候就不会惦记着玩了,会写得更认真。”这些理由都合理啊,那就让他玩一会儿再写好啦。
记住,合作式的第二点,让他说服你。很多时候他真的会说服你,如果他真的能够说服你一次,那就按他的要求做,这样他也会发现其实你们增加了新的合作式的沟通方式——不再是什么都听大人的,而是有事情大家可以商量着来。
总之呢,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沟通才能真正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哦!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