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让很多孕龄家庭兴奋了一把,尤其是对于70后、80后的家庭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很多夫妻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备孕的工作中。未来几年,我国将全面进入“二孩时代”,迎来生育高峰期。社会进步了,大家对于优生的理解也越来越全面,那么生二胎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二孩的政策东风或多或少会让人们有些措手不及,有抢生的、有高龄的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等。对于操之过急的父母,专家还是建议合理进行生育间隔,防止出生堆积;而对于高龄的夫妇国家也有优先安排生育的政策。不管是年轻还是高龄,孕前准备是优孕的关键,却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而孕前点点滴滴的付出和努力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在备孕阶段父母双方都需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孕前准备。
1、孕前身心准备
一些女性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无需做孕前体检,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专家指出:有的女性看起来健康,实则有疾病隐患,只有在排除了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免疫性疾病等病症之后,才可以安心怀孕。如果有一些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需要提前治疗。而夫妻双方的优生优育检查、糖尿病筛查、性病及生殖道疾病检查也相当重要,建议女方查输卵管、宫腔、月经、排卵是否正常,男方做精液分析。
2、做好大孩的安抚工作
生二孩的父母在积极备孕的时候要多多关注大孩子的心理,做好准备工作。大宝会担心原本属于自己的爱被小宝抢走,情节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怨气,并且把怨气转移到小宝身上。月子期间尽量要给大宝足够的关爱和宽容,让大宝参与照顾小宝的过程等等,培养感情,逐渐引导大宝接受弟弟妹妹。
二、牢记注意事项,生育健康宝宝
孕期的40周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伴随着胎儿的发育,孕妈妈的身体和心理都不断发生着变化,要特别注意饮食禁忌、生活作息、定期产检,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优生优育。同时还要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给孩子一个健康轻松的生长环境。
1、合理安排膳食与生活
孕妇营养的好坏,不仅影响自身,而且影响胎儿、以及孩子将来的身体和智能发育,所以孕期的膳食营养应特别关注。
怀孕前3个月胎儿生长较慢,孕妇对营养需要与平时差不多,可适当加些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等。
怀孕4-7月胎儿生长加快,孕妇食欲大增,对营养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要多吃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食物,如:瘦肉、猪肝、海产品、奶类和豆制品等,还需多吃新鲜黄、绿色蔬菜和水果,主食要米面杂粮搭配。
怀孕末期是胎儿生长最快的阶段,主要是增加蛋白质和钙、铁等的摄入,可选用体积小而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与此同时,孕妈们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
2、孕期检查一项都不能少
孕妈妈的身体指标与健康状况决定着胎儿的发育情况,因此产检工作一定要做好,一般情况下孕期产检的次数在10次左右。同时切记要保留好每次检查结果。
孕早期产检:12周左右
怀孕三个月宝宝大脑已经初步发育完善,妈妈的健康状况与胎儿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第一次产检的检查项目也相对最多,包括建立妊娠期保健手册、确定孕周、推算预产期、评估妊娠期高危因素、血压、体重指数、胎心率、血常规、尿常规、血型(ABO和Rh)、空腹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HIV筛查、心电图等,确保胎儿的发育情况。
孕中期产检:13周-27周
第二次产检最重要的项目是唐氏筛查,需要早上空腹去医院,所以前天晚上12点以后禁食物和水。如果有其他注意事项,最好在检查前向医生咨询。孕中期的检查频率一般是四周查一次,主要是量身高体重、血压、听胎心,量宫高等,并不是每次都要做B超检查,但还是建议孕妈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去产检,对自己和宝宝都有好处。
怀孕后期产检:28周-40周
这个阶段孩子个头不断长大,肢体可弯曲,子宫没有多余位置限制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活动,胎儿胎动减弱是正常现象。宝妈应该多注意胎儿胎动次数。孕晚期也是胎儿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产检。从33周开始,产检应变为每周一次,每次检查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是一些常规项目。但是在怀孕35周后孕妇每周去医院产检时,都要进行胎心监护。临产前,准妈妈还要做一次全面的检查,了解有关生产的知识,为宝宝的顺利来到人间做好“铺垫”。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