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冬天成为宝宝行为发展的杀手季!
最近儿子吃饭越来越作,没吃几口饭就找各种话题跟我开聊,见我们都不理他就开始东张西望,身子靠着餐椅背往下滑,整个人从吃饭的态度到速度都一反常态。
检视了下家里的饭菜口味也没变啊,周末还亲自做了几道他喜欢的菜,依然不奏效,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百番寻思后,终于找到了原因:最近我妈嫌天气太冷,基本就没咋带小家伙外出活动,成天就家里窝着。
又是体力消耗不足的问题!上顿吃完还没消化,下顿又开始了,能有啥好胃口?!
要说起天寒地冻的大冬天,确实对于娃儿们的行动造成很多不便,连OK这样三岁的大宝宝也会受到牵连,更别说小宝宝了。
可偏偏两岁前是大运动、精细运动都急速发展的阶段,需要爸妈们每天有意识地给娃儿们机会去锻炼,如果因为穿得太厚、户外太冷等条件限制约束了宝宝训练的机会,时间可是不等人,要是过完了这个冬天才发现娃的行为发展居然落后了一大截,再要补救也没机会了。
8-10个月宝宝别穿得太厚,爬行训练不容错过
OK妈闺蜜的好友前两天问我怎么给宝宝训练爬行,说儿子已经快9个月了,还总是趴在垫子上一动不动,完全没有要爬的意思。三言两语说不清,我就和闺蜜通了个视频,看下他儿子的实际情况。观察了5秒钟,我就有结论了。
空调开起来,爬行垫铺起来,把衣服脱到可以灵活摆动关节。
闺蜜的儿子上身穿着厚厚的棉袄,下身穿着厚厚的棉裤子,8个月娃儿的小短腿穿上厚棉裤,基本膝关节就折不出什么弯曲度,再加上厚棉裤质感轻又比较光滑,和爬行垫摩擦小,容易打滑,娃穿成这样还能爬那可就神了。
和闺蜜儿子这种穿法一样的娃,还真不是少数,小区里走一圈,随处都是一个个裹得棉棉的“小棕子”。很多老人在家为了节省电费不开空调,南方的冬季又湿冷冷的,室内都不比室外暖和多少,所以娃儿在家也是裹得厚厚的。
为了练习爬行可能得花些成本开空调,但这笔开销一定不能省。
8-10个月是宝宝练习爬行的关键期,有欧美专建议宝宝一生至少要保证500小时的爬行,而绝大部分的爬行时间都是发生在一岁前的几个月里。更关键的是,一旦娃在8-9个月没有学会爬行,到了10个月以后就直接进入到了扶着站立期。
进入站立期的娃儿会疯狂喜欢上站起来的感觉,这时再要把他打回原形,再让他去地上爬,那他可就不乐意咯~总之就是只要能站着就绝不爬着。
各阶段有各阶段的任务,一旦错过,只有接受现实。虽然娃迟早都会走会跑,但爬行充足的宝宝有更好的边界感,例如在学步期看到台阶也会知道停止、走路也会更平稳。
冬季训练爬行的几个建议
1. 穿着的衣服不要太厚。
上身一件内衣外加一件比较保暖的毛衣即可,最多可以外加一件小棉背心;下身最好只穿有一件,会更灵活,宝宝的腿本身就脂肪比较厚,多穿一件,关节扭动的灵活度都差很多。
2. 款式以上下分体的为好。
虽然OK妈之前比较推荐连体衣,但冬季款的连体衣往往面料比较厚,如果平躺时穿起来合身,爬起来时在大腿部就比较紧绷;而要爬起来时宽松度正好的话,平躺时又会显得太大。此外在冬天,连体衣还不便于灵活地调换穿脱。
3. 一定要垫爬行垫。
可以让宝宝爬起来更暖和、舒服,也更卫生。
保持户外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因为OK饭量大减,在终于找到户活动不足的原因后,我突然想起一个好朋友也曾说类似的事。
朋友的儿子从小和她在美国生活,在美国上了幼儿园以后感觉超级轻松,每天儿子回家吃饭吃得又多又快,吃完很快就会说累了要求睡觉。吃饭、睡觉,没一件事需要她这个当妈的操什么心。
前两年她从美国搬回来了,儿子转到了国内的公立幼儿园读大班,结果整个人画风大变,吃饭慢慢吞吞,每天晚上从吃完饭闹腾到晚上11点还不肯睡,朋友整个人的精力怠尽。
分析了所有,最后的结论是在白天的精力消耗不够。国内幼儿园的运动量太少,而美国幼儿园,整个白天基本全在户外疯玩。
相比而言,咱们中国大多数娃的运动量都是不足的,更何况,那种连每天只是到户外走走的活动,都会被很多大人省略了,到了大冬天了,“天太冷了,孩子出去容易冻着”就成了更好的借口。
其实,整天宅在家里、缺乏户外接触的宝宝抵抗力更差更容易生病。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