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是怎么一回事?
从中医角度讲,脾胃虚弱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脾虚,一个是胃虚,一般我们都是把脾胃虚弱连在一起讲,因为两个功能是连在一起的。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后天的营养物质是来源于脾的运化,如果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什么意思呢?胃把食物接受了,做初加工,脾将精微物质提取,作为营养输送到肌体各部位去,糟粕的东西通过胃肠排出体外。
儿童脾胃虚弱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物、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等)引起。
通过症状可以辨别孩子
是否“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整个肌体的营养状况就会差,会导致很多常见问题,比如经常感冒、咳嗽、厌食、汗多、大便干燥或腹泻。
脾胃虚弱的孩子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脐周经常疼痛、时轻时重。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等表现;脾胃虚弱偏内热的患儿常食欲不佳、大便干(2~3天大便1次)。
长时间的厌食与脾胃不足有关
尽管厌食是脾胃虚弱的一个表现,但厌食有好多原因导致,有的孩子短期内不爱吃饭,可能是食积或消化不良,感冒期间肯定会吃得少一些,这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如果长时间的饮食问题,一般来讲与脾胃不足有关,但这种脾胃不足也应该辩证地去看,中医在厌食方面也分好几个证型的,要辩证地看问题,有一些可能就是脾胃气虚,也有些是肝瘀脾虚,还有一部分属于阴虚,这个需要专业的大夫来辨别。
孩子光吃不长是“脾弱胃强”的表现
有些孩子特别能吃,但家长反映孩子吃什么拉什么,不吸收,长得很瘦还特能吃,中医认为这是“脾弱胃强”,小马拉大车。这种情况日常注意吃一些健脾的食物,薏米、茯苓等。同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孩子睡觉时“盗汗”是阴虚的表现
每一个孩子睡着后的20到40分钟身上都会微微出汗,过一会儿就没有了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孩子躺下之后能看到头上是汗珠,或者把枕巾都打湿一块,这种就属于异常了,睡眠中的出汗异常在中医里属于“盗汗”,大部分来讲与阴虚有关。脾虚的出汗是自汗,一活动孩子出汗比较多,这属于脾胃虚弱,而睡眠中出汗大部分与阴虚有关。
咳嗽久治不愈 病根在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所以咳嗽难以治愈,应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治疗咳嗽,还可配合捏脊疗法。
“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及早调理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在小时候脾胃虚弱,长大是会有明显好转的。另外先天脾胃虚弱的情况确实存在,胎儿在母体内由于母亲生病的原因发育不好,有些孩子生下来,先天脾胃有点虚弱,这种孩子要及早进行调理。
调理脾胃的关键是合理喂养
脾胃虚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合理喂养,注意良好合理的饮食卫生和习惯。有些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就要找原因,可能是喂养不当导致的,有些家长整天端着饭碗追着孩子满屋子跑,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喂养方式,要在整个营养搭配方面注意,包括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
脾胃虚弱患儿 对症选用食疗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捏脊对孩子的保健非常好
捏脊是物理疗法,没有副作用,操作也很简单,家庭里完全可以实施,对孩子的保健是非常好的措施。
具体做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长,然后捏起儿童背部皮肤约0.5~1厘米,从下往上推进。如此反复,每天1~2次。
小儿脾胃虚弱,饮食如何调整?
1、宝宝每天作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喂食要得当(妈妈要掌握一些幼儿营养常识),善于观察宝宝的饮食状态,不强求,不追喂,避免伤食。
2、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面食及养胃的粥类,可吃南瓜、胡萝卜、赤豆、红枣(去皮)、豆腐等易消化食物。水果应常温适量食用,不要喧宾夺主,谷类食物要占整体进食量的一半。适量食用肉类食品,防止缺铁性贫血。
5、烹调采用汤、粥、羹、糕等形式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
6、在适宜的环境下,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量,以促进脾胃蠕动。
7、注意防寒保暖。
DAY1
DAY2
DAY3
进入秋季,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少看电视,少玩游戏,早点入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喝冷饮,多喝粥,以保证孩子好的胃肠状态;要注意监测孩子的健康状态,定期对孩子体质进行维护,避免滥用药物,在感冒潜伏期(轻感冒),让孩子多饮水,食清淡,口服维生素c,洗热水澡,睡眠充足等。
如果小儿脾虚,父母做饭时要用杂粮,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类,做面食时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黄豆粉,将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饼等。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孩子,要多吃热食,不可过食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
偏内热的孩子,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的食物,可适量喝些流质蛋白饮食(如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如果孩子脾胃不好,可选用“小儿化积口服液”,或间断服用“肥儿丸”,达到清热、消食、通便的目的。
切不可因宝宝大便干,而过食寒凉类药物。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