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到底是个啥?
蜱虫说起来可是蜘蛛的“远房亲戚”,是一种会吸血的小型节肢动物。小如针尖、大如橡皮擦,红、黑、褐各种颜色,可以“满足”不同环境需求。
这种虫子最喜欢潮湿的环境,树林、草丛、灌木丛,可都是它的“大本营”。所以,爸爸妈妈们带孩子去这些地方时尤其要注意。
大多数蜱虫其实危害并不大,但如果被携带有害细菌的蜱虫叮咬,就可能引起严重的疾病。
万一被蜱虫叮上,会怎样?
比起其他小虫子,蜱虫这货要狡猾得多——
被蜱虫叮咬后,起先不痛不痒,很难及时察觉。
还有一部分蜱虫,如鹿蜱等,仗着体型微小,更加不显眼。要等它在体内吸血,从铅笔尖大小胀大到好几倍后,你可能才会发现这里有一颗“大痣”。
被蜱虫叮咬后,皮肤上还会出现红包,这些包就是人体对蜱虫唾液的一种反应。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头痛恶心等各种不适症状。
打败蜱虫,从预防做起
蜱虫这么讨厌,想出去玩的开心还安心,做好预防功课就很重要啦!
出发之前你该这么做:
不要去发现过蜱虫或者极可能有蜱虫的地方,比如远郊的树林、草地等。
如果要出去,就尽量让小朋友戴宽边帽子,穿浅色的长衣长裤,并把裤腿塞进袜子里,再选择一双遮蔽性高的鞋子,让蜱虫无懈可击。
你还可以选择含DEET(避蚊胺)、氯菊酯等成分的防蜱产品:避蚊胺类产品可以直接用于皮肤,用的时候不要直接喷到小朋友的脸上或伤口上,可以先喷在大人的手上再擦到孩子的脸上;氯菊酯类产品就不能接触皮肤啦,可以用在衣服、袜子、袖口、鞋子,还有其他出行装备上,使用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哦。
注意:由于驱虫剂含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爸爸妈妈在给孩子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次数和用量。回家之后,也要用清水和肥皂及时清洗。
回来之后你要这么做:
狡猾的蜱虫可是有机会就会附着在衣物上的。所以回家后一定要仔细检查,并用热水来清洗衣物。
给孩子做个全身检查,这些部位尤其要重点检查:手臂、耳朵周围、肚脐、膝关节背面、两腿之间、头发周围、腰部。这都是蜱虫最容易叮咬并隐藏的位置。
好好洗个澡:回来后两小时之内好好地洗个热水澡,既可以检查身上是否有蜱虫叮咬,又可以让身体舒适。
特殊虫子,需要特殊对待
咬人喜欢找嫩的地方下口、叮咬时会把头和螯肢钻进皮肤里吸血、全身都携带着可以传播的细菌……
对付这种“虫界无赖”,还真不能pia飞就完了。尤其是发现被蜱虫叮咬的时候,千万别生拉硬拽,否则钻在皮肤里的虫体要是拔不干净、留下点“纪念品”,那麻烦可就大了。
下面这份除“蜱”攻略,你可千万收好了:
第一步:小镊子取出
用小镊子靠近皮肤,牢牢夹住蜱虫的头部的位置,不要旋转、扭动它,而要将蜱虫直直地拉出。如果蜱虫的头还留在皮肤里,那你还需要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清除蜱虫的头部
先用酒精清洁皮肤,用消毒后的针找到蜱虫的头,然后把它弄出来。
第三步:涂抹抗生素软膏
等把蜱虫完全剔除干净之后,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和叮咬部位,并抹一些抗生素软膏。
但是要注意,抗生素只能降低普通感染的几率,并不能预防其他细菌传播性疾病。
这里,老妈子还要唠叨几句,蜱虫扎进皮肤内的头部很难清除,很可能引发感染。如果方便去医院,还是尽量去医院处理蜱虫叮咬。
如果被叮咬部位出现皮疹或感染,叮咬后有发烧、头痛、疲劳或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就应该马上去看医生,千万不要耽误。
(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