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有孩子咳嗽就去吃药打针的时候就特别心疼,真正的体现了孩子的体质在于妈妈的选择,无知的爱真叫做伤害。之前孩子也是咳嗽。三天两头的不住下,真是操粹了心,打针,吃药那是常有的,特别是秋冬季节,只要孩子一咳嗽,那全家都得心惊胆战得,孩子也照样咳嗽,听说推拿管用,我们去推拿过一段时间,推拿的时候也给贴他们自配的敷贴,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感觉孩子体质好点了。不过推拿的费用真不低。加上敷贴一次也得80。有一次,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微商卖敷贴,他说可以调理,我想着试试吧,万一管用呢,就这样拿了三盒,咳嗽在贴的时候。贴了两天咳嗽加重并且上痰了,吓得我赶紧找她去了,她说是正常的,是好转的现象,我半信半疑的又贴了4天,咳嗽减轻,之后这次咳嗽就慢慢的好了,其中严格按照他说的忌口。我真是不敢相信,而且这个敷贴比按摩还便宜,我问他咳嗽怎么会加重,下面是他的给我解释的,我把他复制过来的,看了他的回答我才知道当初我走了多少弯路,大家参考一下: 当孩子咳嗽的时候,关注点要放在排痰上,而不是咳嗽上。总有家长熬不住给孩子喂了止咳药。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咳嗽为什么不要盲目止咳。 咳嗽是我们身体自动排出肺部异物的一种能力,比如我们吃饭喝水呛到了,本能反应就是咳嗽,要把不该进入肺部的东西咳出去。 咳嗽呢是疾病的表现,而不是疾病本身,中医有讲五脏六腑皆可犯肺导致咳嗽。当病邪进入肺部,形成痰液的时候,身体也会咳嗽,要把垃圾咳出去,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咳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能力,孩子咳嗽,说明他的身体有这个能力去排出垃圾。当孩子连咳嗽都没有,一生病直接就肺炎发烧的时候,说明身体状况已经比较严重了。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咳嗽并不是坏事。在更多时候,孩子并不觉得咳嗽有多痛苦,痛苦的是大人。所以孩子吃止咳药,吃药的是孩子,治病的是大人。 在临床观察中,孩子咳嗽一般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微咳,也就是咳嗽初起,这个时候是听不到痰音的。 开始听到有明显的痰音,也就是孩子开始排痰,这是咳嗽的第二个阶段:排痰。排痰持续3到5天后,听到孩子的喉咙口呼噜呼噜的,痰一咳即出,说明咳嗽已经快痊愈了。 接下来就是咳嗽的第三个阶段:干咳。当痰全部排完后,孩子会有几天的干咳期,这个时候原则就以清肺止咳为主。 如果在此期间,家长因为心焦给孩子喂了止咳药,会看到孩子的咳嗽明显被镇住了,因为很多止咳药都含有镇咳的作用,就是把神经麻痹住了是一种假象而已。使身体无力进行排异反应,任由垃圾留在肺部而无法排出,这种结果是很糟糕的。很多孩子暂时不咳嗽了,大人以为好了,结果没多久又开始咳嗽,而且变本加厉咳得更严重。止咳药中的可待因已经被重新修订了,6岁以下的孩子禁用,家长们长点心吧 这就说明,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它一直在试图排出身体内不该有的东西,人为地被阻止后,身体稍微有点元气了,马上又开始排痰,如果继续吃止咳药,孩子慢慢会越来越不会咳嗽,动辄肺炎高烧,一堆垃圾在肺部囤着,已经没有力气去靠自身的力量咳出,只好动用发烧来抵抗病邪。好了,这时就会被送到医院打点滴,寒凉的液体再次进入身体,进入肺部……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挂过点滴的孩子,早上起来总要咳那么几声,这是孩子在排寒。每次遇到这样的孩子,一问,准是以前挂过点滴或用过大量抗生素的孩子,体内遗留的余寒无法排出,所以持续干咳,其实还是有痰,只是痰太深,不容易咳出而已。 罗里吧嗦又这么多,当孩子咳嗽治疗无果,不要再问我是怎么回事了,我拒绝回答 有痰是会咳嗽,但他不会咳出来,婴幼儿是通过消化道排出去的。 气管和食道是两根管管哦,肺部的痰通过咳嗽把痰催动到上面去,不会吐的宝宝会有一个吞咽的动作,这时候痰液就进入消化道了,咳嗽的时候,我们的肺是在反复做扩张收缩动作的,目的就是把包裹住它的痰液给抖掉,如果有鼻涕似的东西包裹着我们,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抖掉它啊 止咳药的工作原理就是:咳什么咳,吵死了让你安静下来。然后肺就不动了,消停了也就不咳了,等它醒了,不舒服还是会咳的呀。这就是为什么肺炎用了大量抗生素但老是会犯的原因。 如果长期这个样子,咳嗽就赶紧给喂药,包括其他疾病风吹草动赶紧给吃药打针,时间久了脏腑器官也就自暴自弃了。该它干的活却找人替它干,它也就懒惰消极怠工不管了,这时候就会致病菌打败了我们正常的免疫机制,攻占了我们的内部,再用药也无济于事就出现了耐药性,小孩子可以采取采取绿色安全的方式啊,食疗、推拿、敷贴、艾灸等等等等 我们人体穴位就是药 看完上面的通俗解释我相信你也有种豁然开朗感觉。知道了原理,以后在孩子咳嗽的时候要慎重选择。孩子咳嗽的时候可以搓膻中,捏天图,揉肺腧穴,或推肩胛骨都可以,马上三九了,还打算贴三九贴给孩子提高抵抗力呢,妈妈们可以参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