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还时常会出现便便不通畅的情况,那种感受可想而知,所以,家里的小孩也出现这种情况了怎么办? 不要担心,园长传授你解决办法。大便不通畅多是由积食引起的。人体穴位那么多,每个穴位都有着自己的作用,所以,我们从穴位入手,配合手法轻松搞定。为了更加方便实用,选取的是上肢部位穴位哦。 1、脾穴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拇指外侧到手心手背交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于线性穴位。 操作:一般取左手,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外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注意不要推到掌根 功效: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主治: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痢疾。 2、胃穴 操作:推法为主,一般取左手,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动100~500次。通常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 功效:清胃、降逆、通腑。 主治:食欲突然下降、口气、打膈、放屁、大便有酸臭味,大便可见不消化的食物,同时出现晚上睡觉翻腾,舌苔变厚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呕吐、腹泻或便秘、发烧。以上这些症状都是积食常见的表现,此时用上清胃的推拿,效果会非常好。 3、大肠穴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直推向指尖为清 功效:清大肠能除湿热,导积滞。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脱肛,积食。 4、四横纹 中点,四逢穴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 功效: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瘀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满,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以治疗疳积,效果也好。 主治: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消积食,除胀满,主要运用于积食,积食特别炎症的四缝放血。 手法:推,从食指推到小指;掐 5、小横纹 手法:推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功效:退热,化积,除烦。 主治:烦躁,口疮,积食,腹胀。 6、内八卦 运内八卦不标注方向额都是顺运,调气行气,平衡阴阳。 顺,脾胃,积食;逆,肺,咳嗽,痰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中指指根对离,小天心对坎。 操作:运法,顺时针方向称运内八卦,逆时针为逆运内八卦。 功效:行滞消食,平衡阴阳。 主治:顺运八卦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逆运八卦能降胃气,消宿食,增饮食。 7、板门 脾胃之门,脾胃动力之垢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功效:消食化积导滞。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常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症,多与推脾经、运八卦等合用。 8、膊阳池 位置:在手背,一窝风上3寸处。腕横纹到肘横纹12寸。手法按揉掐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膊阳池。100-200次 主治:便秘、溲赤、头痛等。 功效:疏风解表,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 主治:主便秘,积食,感冒。风寒加积食 9、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肘横纹到腕横纹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下六腑。功效:通腑,泻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咽痛,腮腺炎,便干等。 这九个手臂上的穴位可以治疗大便不通畅的秘密都记住了吗?好东西要分享,所以不要忘了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