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孩子感冒了发烧了,家长的做法就是吃药打点滴,然而好像并没有什么用,那是因为孩子有抗药性了。该换个方法了,毕竟是药三分毒,老吃药不好。 1.肝穴 十指掌间 功效: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疏肝解郁。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口苦,善太息(叹气,肝郁)、多动、抽动症。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以补肾经代之。 2.肺穴 功效: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手法:聪明和无名指根连掌处推到指端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自汗。 3.十宣 别名十王穴。手法:掐,放血 位置:十指尖,距指甲游离缘约0.1寸。功效:清热,醒神,开窍。用于急救。 主治:惊风,高热,昏厥,中暑晕倒 4.掌小横纹 化痰的要穴,手法:按揉,掐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小指根与掌横纹间的细小纹路。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喘咳,胸闷,咽喉不利,鼻窍不通。 5.内劳宫 凉穴,寒性病不能用。小儿口疮的消炎药,手法:按捣掐 位置:掌心中第2、3掌骨之间,屈指时中指尖下取穴。 功效:清热凉血,镇惊除烦。 主治:发热烦渴,只疮,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便血惊风。 6.手阴阳 位置:腕横纹两端,桡侧为阳池,尺侧为阴池,合称手阴阳。 功效: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化痰散结,退热。 主治:寒热往来、烦躁不安、痰结、咳喘、胸闷。 手法:分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合推,化痰散结 7.五指节 位置:掌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 功效:安神,镇惊,化痰,益智。 主治:惊风,吐涎,惊惕不安,咳嗽风痰等。 手法:捻,揉,掐 8.二扇门 发汗要穴,手法:两手按揉掐。 位置:掌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散寒。 主治:外感病弓|起的诸症。 9.外劳宫 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2.3掌骨间凹陷中。 功效: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兼发汗解表 主治:风寒感管,腹痛腹胀,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 10.一窝风 止痛剂 位置:腕背横纹正中凹陷处。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利关节。 主治:寒证,关节痹痛,伤风感冒。各种腹痛尤其寒性腹痛,散寒,头疼 11.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腕横纹到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曲泽,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打马过天河力量强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 主治:外感发热、内热、斑疹、紫癜、烦躁、口渴、弄舌等一切热症 呐,秘诀传授完毕,记得收藏加关注哦,学习更多穴位手法。家里孩子生病不用吃药就可以好起来。实在学不会的找我手把手教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