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发现橙子爸爸有了一个喜人的小变化。每次我和橙子爸爸起了小争执,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企图说服对方的时候,他会停下来,对我说:“你说得对。”说来也奇怪,本来我一心想要说服他,满肚子的论点和论据正蓄势待发,他这么一说,让我稍稍一愣,突然就没有了争论下去的动力。这么一停顿、一沉默,气氛就缓和了。我想:既然橙子爸爸已经认为我说得对,认同了我的想法,那我就不用再证明自己是对的了。我也是个有点觉悟的人,知道见好就收,自然就偃旗息鼓,相视一笑泯恩仇了。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好几次。很神奇,这四个字每次一说出口,都有奇效。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掌,正打得起劲,突然对方跳开身,一拱手,说道:“领教了,你赢了。”人家都承认你赢了,你说这架还怎么打下去?
这事挺有意思,我忍不住琢磨其中的道理。我们吵架、争论,到底争的是什么?表面上看,争的是谁对谁错,是谁说得有道理。但这世间大多数的道理,都并非绝对真理,都只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情况下是对的。比如,我们可以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也可以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们可以说“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也可以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些截然相反的道理,哪个是对的?
都对。
就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从哪个角度说,出于什么目的说。所以,如果争论道理,很可能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更何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俩一吵架,往往是新仇旧恨一起来,更是难解难分,一笔糊涂账。
我们争的,其实是对方的认可——对我们这个人的认可。
我们内在的模式是:你认可我的观点,就是认可我这个人。大多数人,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成长,往往会在无意识中把我们的想法、观点等同于我们自己。我的观点受到反驳,就意味着我这个人被反驳、被否定了。同样,大多数人,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成长,他的自我往往是虚弱的,不堪一击的。自我被否定,就意味着自己的存在被否定,我这个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存在感和价值感是支撑我们内心的两大支柱。
为了维护脆弱的自我,当我们的自我被否定、被攻击,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做出强硬的姿态,反击对方:你不对,我才对!如果我们吵赢了对方,就相当于我的观点被认可了,也就是我这个人被认可了。我由此维护了内在的自我。所以,我们的争论、争吵,表面上在争谁对谁错,实际上是在争对方的认可,是在竭力维护那个脆弱的自我。
争来争去,我们争的无非是让对方“看到”自己。当我们明白了吵架、争论的实质,其实也就知道了该怎样去化解争论。就像橙子爸爸那样,当他说出“你说得对”时,我就感到他认可了我的观点,换句话说,我的观点、我这个人被他看到了。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觉悟高一点的人,可能就会想,既然你主动接纳我、认可我的观点,那么,礼尚往来,我是不是也试着认可你的观点?你的想法,也不尽然一无是处。你让一点,我让一点,协议就达成了。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和橙子爸爸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位老师应该是在演示如何应对校园中的语言霸凌。他请一个女孩上台,让她用各种语言羞辱他。
女孩口齿很伶俐,贬损人的话语随口就来:“你是个傻X!”
讲师也不示弱,奋起还击:“你才是个傻X!”
女孩:“你是个丑八怪!你这个矮子!”
老师:“你再说,我一脚踢到你脸上!”
两人唇枪舌剑,大战了N个回合,最后以讲师忍无可忍的尖叫声结束。
在这场“战斗”中,两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场域。是的,谁都不愿意吵架,吵架总会让人很愤怒、很受伤。但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正在争吵的两个人看似势不两立,但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互动。我出招,你接招。你攻击,我反击。有来有往,形成了一个自洽的“场”、一个“系统”——虽然这是一个充满了愤怒、负能量的“场”。两个人都对这个“场”的存在做出了贡献,负有责任。或者说,只有两个人一起努力,劲往一处使,这个“架”才能吵起来。没有人是单纯的受害者。如果你为此感到痛苦,那就从自己做起,让自己先改变。守正出奇,不按招数出牌。对方摸不着头脑,这个“场”就开始松动了。
视频还有后半段。老师喊停后,说:这一回,你继续骂我,我会换一种方式来应对,如果你骂不出来,就算输了。女孩一脸“不可能输”的自信表情。
这一回,女孩轻车熟路,一出口就是老招数:“你是个傻X!”
老师的应对却出人意料。他很平和地说:“是的,有时我的确会做一些傻事,你说得没错。”
女孩微微楞了一下,接着出招:“你一直在犯蠢!”
老师说:“我知道,而你这么聪明,你太幸运了!”
还顺便夸了女孩一句:“你真是棒呆了。”
女孩有点不知该怎么往下接了,明显停顿了一下,说出口的话气势已经弱了很多:“是的,而你恰恰相反。”
老师却说:“我知道。这一点我们早就达成了共识。”
这时,你会发现,女孩的表情和身体语言发生了变化。
前一回合,她的身体是向着对方一冲一冲的,带有攻击性。虽然口出恶言,但她的表情是自然流畅的,甚至还有点享受自己的攻击让对方招架不住。
但这一回合,她的身体无意识地向后退缩,失去了进攻的姿态,表情也变得尴尬不定——知道自己该进攻,却使不出劲来。
讲师的认可和顺服,让她一拳拳打进了棉花里,把进攻的力量都吸收了。
最后,面对老师的赞美“难道她不可爱吗?”,女孩招架不住,居然下意识地说出:“呃,我该说谢谢吗?”
攻击的话,她再也说不出口。老师就这样“赢”了女孩。
台下响起了掌声和笑声。这就是认可、谦逊和顺服的力量。
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了用音量、暴力、侮辱来征服对方,但往往会使对抗升级、两败俱伤。即便赢了对错,也大大损伤了感情。对抗,没有真正的赢家。真正的胜利,不是赢了对方,而是赢得对方。即便做不到真心诚意地认可对方的观点,一开始,我们也可以先试着这么说——用行动来带动思想上的改变。就像橙子爸爸,有时他说出这句话时,我能感觉到,他并不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他只是觉得他需要这么说。
但是,就是这样“口是心非”的一句话,效果也是很神奇的,也会让我闭上嘴——不是我告诉自己要闭上嘴,而是一种自动反应,我就不想再争论了。当然,如果他能说得更真诚,效果会更好。
能真诚地说出这句话,真的不容易。早年我和橙子爸爸争吵,我是属于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人,想着哄哄他,这事就过去了。结果人家不识哄,气呼呼地非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是非对错。他的想法是:不把这事说清楚了,下次还会再犯。我想的是,我已经放低姿态来缓和了,你还咬住不放,那咱们就好好说道说道。于是又是二次争吵,谁也说不过谁,又是冷战。这是我俩曾经的吵架模式。当时的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执着于争论对错的直男,现在居然会主动说出“亲爱的,你说得对”这样的话。真的很感慨。这就是成长、学习的结果。当我们开始学习,了解人的内心,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我们的认知格局就会变大。当我们开始成长,学习觉察,一一化解内心的节点,让内在更通透,能量更顺畅,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强大。
我们就会知道:
· 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和个性,会有不同的认知角度——对方有这样的想法和观点是有他的合理之处的。
· 每个人,也都是不完美的,有高光之处,也有阴影的存在。
· 所谓观点、道理,都是相对正确的。
· 世间万物,不是理想中的非黑即白,而是各种灰度,滋味复杂。
我们就会变得有觉知:
· 我的观点不等于我。
· 对方不同意我的观点,并不等于不认可我这个人。
· 我们拼命地想说服对方,只是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价值。
我们就会变得内心从容、稳定:
· 当我们的自我变得强大,对方的攻击就伤害不了我。
· 相反,我从对方的咄咄逼人、气势汹汹里看到了他的虚弱、他的渴求、他的局限、他的不容易。
看到了这些,就生出了慈悲,就有了包容,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说出这句神奇的话:“你说得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