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工喂养的妈妈有这样的疑惑,自己的宝宝喝的是配方奶粉,为什么宝宝喝完奶粉会出现大片红疹,呕吐而且腹泻,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工喂养苦恼多,牛奶过敏可能是元凶 1岁以内的宝宝消化系统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食物过敏。牛奶过敏实际上是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也就是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的过度反应,从而造成的食物过敏。 牛奶过敏的表现,就是指宝宝喝了配方奶后,有各种不适的过敏反应,比如呕吐、腹泻、便秘,身上出红疹子或湿疹,以及不肯好好吃饭、夜里睡觉时哭闹等。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那就要立即就医或直接送到急诊室了: 宝宝出现呼吸困难;皮肤有青紫色;宝宝看起来异常的苍白或虚弱;宝宝全身出现荨麻疹;头颈部有水肿;腹泻,大便带血。
牛奶过敏应该怎么办呢?
【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应坚持母乳喂养,但妈妈不能摄入含有牛奶蛋白的乳制品或食物,比如蛋糕、奶酪、饼干等等,避免牛奶蛋白透过母乳影响宝宝,同时还要补充钙。 【配方奶喂养】: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喝特殊配方奶粉替代含有牛奶蛋白的乳品,市面上有售的特殊配方奶粉,主要有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无乳糖的牛奶配方奶粉(适合乳糖不耐受宝宝)等。 奶粉的种类很多,爸妈拿捏不准或发现自己越治越“乱”,最好早点来医院做个检查。具体更换成哪一种奶粉还需要听从医生的指导意见。
但是,宝妈宝爸要注意了,牛奶过敏的预防很关键,因为过敏是会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变化的,过敏一旦激发,长大后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婴儿过敏问题的核心在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在宝宝发生过敏症状之前就要积极采取防敏措施。首先,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防敏措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对0~6个月内的宝宝母乳喂养。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过敏组织、欧洲儿科肠胃病、肝病营养委员会等均建议,以纯母乳喂养4-6个月是预防宝宝过敏的最好方法。对于不能纯母乳喂养的过敏风险高的宝宝,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喂养经过临床验证的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一项15年持续追踪的权威临床研究证实,对于0-4个月高过敏风险的宝宝,给予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喂养,可以降低特异性皮炎的风险。
但还有种情况,妈妈奶水没问题,是乳糖酶不给力 ,即使母乳喂养也有可能出现问题。经常有宝妈提问说,我们家宝宝是母乳喂养的,一喝奶就腹泻、腹胀,好像身体很抵抗母乳。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 乳糖是糖类中的一种,是宝宝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物质之一,只有哺乳类动物的乳汁中含有乳糖。乳糖在人的小肠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 由于人体内的乳糖酶分泌不足或者活性较差,通常在吃下含乳糖的食物3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产生,会有小肠痉挛的现象,下腹部感到腹痛、腹胀、腹鸣以及水泻。
乳糖不耐受症的最根本原因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乳。对于小宝宝来说乳糖酶缺乏的原因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先天性和继发性的乳糖酶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先天性缺乏或活性不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真正的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发生机率很低,非常罕见。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宝宝因为肠炎或者轮状病毒感染等原因腹泻,腹泻发生期间,肠道粘膜表面的乳糖酶会随之丢失,造成乳糖酶不足。
但爸爸妈妈们要把乳糖不耐症VS牛奶过敏区分开,虽然它们的症状类似,但是它们完全不同。乳糖不耐受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而过敏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因此,乳糖不耐受虽然会让宝宝不舒服,但是不会危及生命。乳糖不耐受在我们成人时期还会发生。而过敏一旦激发,会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变化的,长大后患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因此,牛奶过敏的预防很关键。
所以,想让宝宝健康成长,爸爸妈妈们还是应该提前了解防敏的相关知识,为宝贝的健康保驾护航~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