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和哺乳期,要坚决拒绝这些含酒精的日常饮食! 哺乳期妈妈服药吃东西时,我们提一个词“血乳屏障”,是说妈妈吸收的物质,很多会被这层屏障挡住,不会大量传递到母乳,也就不会被宝宝摄入。 所以哺乳期妈妈和孕期相比,在饮食和服药上面的禁忌都宽松很多。 但这个屏蔽并非万能的,酒精这种小分子物质,可以在人体内自由来去,血乳屏障对它来说是不起作用的。 因此如果妈妈饮酒,喝酒精饮料或者吃含酒精的食物,母乳中的酒精含量也会随之上升,并传递给宝宝。 而婴幼儿期的宝宝,酒精摄入的安全线是多少呢?答案是:“0”。 也就是只要摄入就是不好的。 即便是少量的酒精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紊乱、过度兴奋; 长期摄入酒精则会带来发育滞后、活力下降等等问题。 如果妈妈只是聚会应酬喝一点酒,那问题不大,因为酒精在人体的代谢比较快,少量饮酒后等2-3小时之后再喂奶就可以规避风险。 但如果长期饮用含酒精饮料或者食用含酒精的食物,问题就会严重很多,比如今天的主题:月子酒和含酒精食品。 不管类似月子酒的产品挂上多少“科学月子”之类的招牌,这种做法都和科学没有太多的关系。 没有证据证明这样的饮食会对于产妇恢复或者增加母乳分泌有任何帮助。 母乳的增加是产后人体自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一定很快实现,妈妈需要做的是多补充水分、丰富均衡的营养以及坚持母乳刺激乳腺,增加母乳的分泌。传统中的“下奶食谱”都没有什么有效的依据。各种让你惊喜的母乳增多,未必来自这些偏方,最大的可能性只是你身体的自然规律在起作用。 如果只是那些未必有效的偏方也就罢了。但酒精不单没有想象中“活血,加快血液流动从而刺激母乳分泌”的神奇功效,相反它可能反而会减少母乳分泌。 产妇喝米酒的好处? 用含酒精的月子水来替代饮用水,会减少妈妈们身体对于水的摄入; 各种饮食中摄入的酒精会减少母体内刺激母乳分泌的激素的分泌,降低母乳量; 一些临床研究显示,妈妈饮酒后的母乳分泌量会降低约20%左右。 酒精也会改变母乳的味道,并且造成宝宝异常兴奋,同样也会减少孩子的母乳摄入量。 如前所述,含酒精的月子水和下奶食谱,这些对哺乳期妈妈和宝宝的影响,甚至会高于临时聚会应酬喝杯酒。 因为前者是长期摄入,并且和喂奶同时进行,没有几个小时的酒精代谢等待期,因此宝宝喝的母乳中一定是含有酒精的。 很多妈妈也对这些产品有疑虑,这时候热心的店主或者论坛网友,会用“酒精含量不高”,“会加热因此没什么酒精了”为理由来让妈妈们宽心,这些理由存在么? 米酒、酒酿含酒精不多? 米酒、酒酿这些产品的酒精含量未必低,很多产品只标注了>0.5%的最低酒精含量,而实际酒精含量可以达到6%或以上。 那些以“自酿”为卖点的含量可能更高,甚至酿酒者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自己买的产品含多少酒精。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甜甜很好喝的东西就是酒,甚至可能比普通啤酒的度数还要高。 在月子里和哺乳期,日常饮用和食用这些含酒精的饮料、食品,是弊远大于利的一种习俗。没有证据证明这样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也没有证据证明这可以促进母乳分泌。相反有很多的科学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在哺乳期长期日常摄入酒精对于妈妈和宝宝的危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