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养娃神器
广告
谣言一:“来例假意味着母乳有毒了,必须断奶。” 反攻技能:母乳期间,身体泌乳素含量较高的时候,会抑制促进排卵和子宫发育的生育激素;一旦喂奶时间或次数减少、泌乳素分泌减少时,生育激素“占了上风”,于是就会来例假。这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此期间,母乳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乳汁的成分可能会有水分、脂肪减少,蛋白质增多的变化,但并没有有害物质,对宝宝也根本谈不上有任何危害。
而对于母乳妈妈们来说,要想顶得住来自周边那些好心但无知的劝告,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正确的、科学的育儿知识充实自己,不人云亦云,不摇摆不定,好好地享受这一段短暂又美好的哺乳时光。无论你经历了多少次孤军奋战的辛酸、多少个憔悴不堪的不眠之夜,相信我:这是你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坚持。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提倡母乳喂养,不仅仅是因为大家都逐渐意识到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更是因为当下的母乳喂养率已经多年持续下降。在外界种种不利条件下,当母乳妈妈们克服身体、心理、工作等重重压力,还要坚持给孩子喂一口奶的时候,她不一定需要你帮什么忙,唯一需要的,是请你不要拿那些未加考证的谣言来打击她们的信心、诋毁她们的努力、消解她们的勇气。
GET了这些谣言反攻攻略,是不是顿时感觉战斗力爆棚,又有了继续战斗的力量?那么,母乳到底应该喂到几岁?综合中国营养学会、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权威机构的建议:纯母乳喂到6个月为佳,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
所以,母乳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感情财富,是他(她)人生最初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我不担心我的孩子会因为吃奶而被娇惯,我只担心我给他(她)的爱还不够多。我要给他(她)充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他(她)长大后能更好地适应分离,充满信心和勇气地去面对那个大大的未知的世界。
谣言五:“别太娇惯孩子,吃奶的孩子依赖性强,越大越不好断!”反攻技能:母乳妈妈们喂的不仅仅是奶,更是和宝宝亲密相依的温柔时光,宝宝能听到妈妈熟悉亲切的心跳、能触碰到妈妈柔软温暖的肌肤、能感受到妈妈眼中的爱意、能听到妈妈在耳边哼唱摇篮曲的天籁之音……而当宝宝一岁后,开始经历蹒跚学步、分离焦虑、社交恐惧等种种挑战时,被妈妈抱在温暖的怀里吃奶更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那是妈妈无声的安慰和鼓励:别担心,勇敢向前,妈妈一直在你身边!
宝宝不好好吃饭,先从辅食的美味度和喂养方式上找原因。有的家庭早早在辅食中添加盐分、果汁、调味品等,导致宝宝重口味,一旦不加太多调味品就不肯吃饭;有的家庭喜欢追着孩子喊“再吃一口、最后一口”,非得塞到孩子对吃饭产生心理恐惧;有的呢,怕孩子没吃饱饿着,零食点心随时供应,到了餐点孩子又不好好吃饭,形成恶性循环。你看,孩子不好好吃饭有这么多原因,为什么要把母乳当做推卸责任的万能法宝?
谣言四:孩子天天吃奶,都不好好吃饭了。断奶吃饭才是正经事!反攻技能:吃饭跟母乳有必然联系吗?生活中既有吃母乳的同时好好吃饭的孩子,也有断了奶仍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啊。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