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全年均可有发病,常发生在3-11月份,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什么是手足口病
引用图片回复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溃疡。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发病初期,主要症状是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很像。
(2)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可出现红色斑点,斑点逐渐发展成为疱疹,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口腔疱疹容易破溃形成溃疡,疼痛,因此,患儿常因嘴痛而影响吃奶、吃饭,且有哭闹不安。
(3)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并发心肌炎或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健康的带病毒者。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患儿在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液均具有传染性,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医院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幼儿对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预防,还会再患。
如何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家庭和学校的传播是本病社会传播的主要原因。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
手足口病应预防为主,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饭前便后应及时洗手。在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应尽量避免与患儿接触,同时要搞好家庭卫生,勤晒被褥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干净、变质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在学校里,注意观察儿童体温,口腔和手、足等处,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做好日常用具的消毒。
手足口病患者隔离治疗一般要一周以上,直到热退,丘疹消退及水疱结痂。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留在家中隔离。
如何治疗
目前对手足口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
(2)若小儿有发热时,多喝水,体温大于38.℃口服退热药。
(3)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4)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于消化的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引起疼痛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