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妈妈产假结束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就是:“奶怎么喂?”由于各种限制,大多数中国宝宝喝到的都是妈妈白天利用工作休息时间挤出来的奶……
现在大家都知道孩子母乳喂养好!国际母乳协会也是提倡的母乳喂养到宝宝两周岁,有条件的最好是能让宝宝自然离乳,所以不提倡过早断奶。
另外,虽然按劳动法规定:单位女职工在宝宝一周岁内可以享受每天1小时的哺乳假的,但这1个小时对于上班地远的妈妈来说,来回跑都不够,更别说有的单位从来没有哺乳假这一说。
为了给孩子一口放心爱,很多妈妈也是各出奇招,有产假之后接着请病假的,也有干脆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的,但更多的职业女性面对家庭经济的压力,只能走上背奶这条路。
比如有的妈妈是趁着大家都去吃饭的时候偷偷挤奶,或者是在一边学习一边挤奶……
各行各业的“背奶妈妈”
白天把奶挤出来放在瓶子里,下班后再带回来给孩子喝。背奶的妈妈充斥着各行各业,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背奶妈妈。
设计院工作的豆丁妈在单位的储物间挤奶,一边挤一边担心奶量越来越少。
豆丁妈最关心自己上班后的奶量,很担心繁重的工作和担惊受怕的挤奶,会使奶量减少。
朵朵妈,医院护士,背奶已两个月。在更衣间挤奶,更衣间和厕所连通,朵妈说“上班一个星期,我便适应在这里挤奶,经常在这里喝豆浆。
此前最尴尬的时候,同事们围着她站成了一圈,即便早已生过孩子的同事,也都好奇地问她在干嘛。
年轻的小姑娘则兴奋地按压吸奶器,说要帮她吸一吸。
缪悦,电视台音效控制师。在流动车内挤奶。
由于没有冰箱,母乳存储条件差,缪悦只能忍痛把已经变质的奶倒掉。
云芬,背奶5个月,餐饮行业。在没客人的房间挤奶。
挤奶的过程要保持高度警惕,因为随时可能会有人闯进来。然而,这样对于奶水的质量其实很不好。
王曦,公司职员,在储物间挤奶。背奶一个月。
王曦在公司的各个仓库、储物间里打游击,虽然灰尘大、又很拥挤,好在无人打扰。
晴晴妈,通讯行业,背奶三个月,在公司卫生间挤奶。
晴晴妈开始藏在办公桌下面挤奶,一次同事会问哪里来的声音,另一次一男同事将头探过桌子来问你在干嘛?
晴晴妈觉得场面尴尬。但为了宝宝吃上母乳,晴晴妈只能继续坚持。
后来晴晴妈便像打游击似的,每挤一次奶就换一个地方,卫生间、楼梯间都有她的身影。
喜妈,重症监护室护士。背奶一个半月,目标母乳到一岁。外出办事时在自己的车内挤奶。
李娜,火车站工作人员,在休息室里挤奶。
为了工作孩子两不误,有时也会带着宝宝来上班。
如果实在没地方的话,有的妈妈甚至就直接锁了门在办公室挤奶。
背奶说起来很简单,也没什么高技术含量,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能深深地体会到,并不是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善意和支持。
往往有冷眼旁观的陌生人发出这种声音:
“不就是喂个奶么?有必要那么矫情嘛?”
“既然喂奶这么不方便,那断掉好啦!”
“奶粉也一样有营养,宝宝也喜欢喝。大不了买最贵的!”……
要知道执著背奶的妈妈们一点一点背回的不仅是奶,还有对孩子的爱。
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奶粉也不能取代妈妈的奶,它是帮助我们的孩子迈向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虽然背奶的过程让每一个妈妈都历经艰辛,但只要回家看到宝贝捧着妈妈的母乳喂得那么香甜,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人说产后一年是妈妈最难熬的一年,宝宝还小,需要哺乳,关于育儿的家庭琐事不断,职场妈妈更是心累…
先不谈政策要如何支持,公司要如何人性化,作为丈夫首先就要给予理解与支持,其次就是尽力为妻子分忧啦!(来源于网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