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回应。 妈妈突然“消失”,孩子寻找妈妈,呼唤妈妈,这是孩子寻求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个时候妈妈或者其他亲人要及时回应。如果妈妈有事要离开,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千万不要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可能那对你来说没什么,对孩子来说,他会觉得天塌了。他对你的信任这个时候也能建立起来。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有的育儿经验会告诉你孩子哭的时候千万别抱,一抱以后就放不下了。妈妈们注意了,小宝宝们一旦哭了,在确定不是饿不是拉不是不舒服的状况下一定要把他抱起来,要给他及时地回应,可以说他在婴儿时期的安全感就是你抱出来的。一岁半以前完全可以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个时候建立安全感事半功倍。 PS:剖腹产的孩子安全感相对要差些,多给孩子做抚背动作,增加安全感,这个动作可以做到孩子小学三年级。 2.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充满肯定的家庭里的孩子更有自信心、安全感。 鼓励不是孩子做了什么都夸“你好棒”,而是用具体的词语来告诉他他的进步。比如,“这幅画画得很丰富,有太阳有花有草”、“你这次扣子扣得有进步,比上次更快更准确”等等; 孩子做了一件你觉得值得赞美的事情的时候,蹲下来,郑重地告诉他那是什么,有多棒。比如:“宝贝,你知道你刚才的行为是什么吗?是勇敢!虽然你现在有点怕黑,但是你能勇敢的在黑暗的地方待得更久一点了!真正的勇敢就是害怕也能做,你做到了。” 3.帮孩子找舒适区。 有一句话说,秩序感是对抗焦虑的良药。给孩子建立秩序感,有规律的生活,提高孩子的独立和自理能力,比如锻炼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裤、上床睡觉、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孩子小的时候多带他出去走走,适应各种陌生环境和人,鼓励孩子多与新伙伴一起玩耍。 这些就是给孩子找舒适区,他已经熟悉并习惯了以后幼儿园里的各类事情,孩子不会觉得幼儿园陌生,就会容易适应。 这里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离开,不能看到孩子哭就想多陪他一会儿或者看看他的状况,这只能使他的情绪更加恶化。分离焦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断断续续哭泣,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所以你及时扭头离开的话,孩子会很容易进入超脱阶段。 4.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不要说你怎样怎样我就更爱你。孩子饭没吃好,你跟他说你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