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孩子一起讨论立下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比起努力管理和控制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更有效。邀请孩子去合作参与立一些规矩,而不是迫使孩子符合规矩,这样孩子们才能成长为领导者而非追随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家里列出许多的规矩,可如果总是告诉孩子,要做这、不能干那,许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矩。与孩子讨论规则,不仅给孩子立了规矩,还帮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遵守,也让孩子有机会对这些规矩提出问题和意见。 2、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坚持遵守规则 家长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这是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在实践过程中,家长还要掌握一些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孩子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此外,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 3、培养孩子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孩子违规后,家长要对孩子加强引导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的自制力弱,有时坚持不住,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此时,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而不提倡处处惩罚。但是,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是可行的。规则意识的形成有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