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个短视频,拍摄背景是在医院。一名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一名儿童患者,原本还处于昏迷状态的儿童在经过医生的抢救之后,已经可以站立行走。后来,另外一名医生还给我们示范了一下刚刚那位救人医生的动作。原来,他们所进行的,正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下。
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 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的。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因此该法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原理。
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氏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适应症
1. 呼吸道异物
用于呼吸道异物的排除,主要用于呼吸道完全堵塞或严重堵塞的患者。
2. 溺水患者
用于抢救溺水患者,以排除其呼吸道的液体。

我们每年都会在各类报道中听闻因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而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的案例。这其中中招的除了生活尚不能自理的婴幼儿,还有我们成人也不在少数。
那么,为了能够在关键时刻救人或者救自己,我们有必要来学习一下这些基本的救人知识。
具体做法:
如果是成人,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如果是自救,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3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患者是孕妇,对于极度肥胖及怀孕后期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应当采用胸部冲击法,姿势不变,只是将左手的虎口贴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注意不要偏离胸骨,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如果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先使患者成为仰卧位,然后骑跨在患者大腿上或在患者两边,双手两掌重叠置于患者肚脐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压,反复进行。

如果是婴儿,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5次拍背法
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5次压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海氏冲击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我们所积攒的知识储备,都是为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了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