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需要吃药,但是往往在喂药时百般哭闹挣扎?虽然,3岁以下孩子的药大多都是甜甜的水果味,并不存在苦或者难吃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在喂药时强烈反抗挣扎呢?原因很简单—— • 焦灼的气氛 • 手抖手僵的家长 • 不舒服的姿势 有了不愉快地吃药经历,宝宝再感受到要喂药了就会开始抵抗,然后家长更难喂药成功更加焦灼……如此陷入恶循环中。下面就来讲解一下正确的喂药姿势,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宝宝不吃药。 ☛ 首先根据宝宝年龄选择一个有利于喂药进行的方式 一岁半以前——转移注意力 对于剂量小、口感欠佳的药,妈妈可以在喂药同时做夸张的动作吸引视线,通常宝宝会顺势咽下嘴里的药。 一岁半以后——情景创设 为吃药编一个故事,例如:小熊宝宝感冒了,吃药才能好,但它从来不怕吃药,嗷呜一口就把药吞进肚子里。 宝宝不抗拒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 根据药和宝宝大小选择不同的工具 滴管或注射筒:出生~学会吞咽,适合液体药 喂药勺:出生~3岁,适合粉末药 ☛ 根据药物性状不同采取不同的喂给方式 药水类 • 家长采取坐姿,让宝宝半躺在手臂上。 • 用手指轻按宝宝的下巴,让宝宝张开小嘴。 • 用滴管或针筒式喂药器取少量药液,将器具放在宝宝口腔的一侧,面颊的最深处,缓慢将药注入。舌根处的味蕾不是特别敏感,可以减轻宝宝对药味的抗拒,而且可以避免喂药时呛咳。 • 喂药后可给与安抚奶嘴或饮少量的水帮助宝宝吞咽、减轻药味。 片状/胶囊类 • 将片剂碾碎,并捣成散粉状,如果是胶囊类药物,应把胶囊打开,把里面的药物颗粒碾碎,若胶囊里是粉状药物则忽略此步骤。 • 取适量粉末倒在小勺上,让宝宝张开小嘴后,将药粉直接送入口中。妈妈可以事先咨询医生,若此类药物可以配糖粉食用,妈妈可以在药粉上靸鞋糖分,故意遮盖药粉的味道。 • 取装有适量白开水的奶瓶给宝宝吮吸,以利于宝宝将药粉咽下。 对于一岁半前的宝宝,家长大可以像辅食那样正常喂给,一岁半以后就要讲明“这是治病的药,药吃了病才会好”保持态度温和,不因为宝宝一时抗拒而暴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