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无间断哺乳1304天的母乳妈妈,从老大第一口母乳到双胞胎弟弟母乳结束,整个过程充满了心酸和幸福。很多妈妈看到我上一篇文章,评论区很多人都在问“如何给宝宝断夜奶”是困扰很多妈妈的问题。尤其是职场妈妈,下班后已经疲惫不堪,夜里宝宝因为黏妈妈,总是想着吃几口,久而久之宝宝夜奶频繁无法好好睡觉,甚至还影响生长发育。很多宝宝会把吃夜奶,当做和妈妈连接的唯一工具,想妈妈来两口,哭了闹了来两口,冷了热了来两口,妈妈变成了“人肉安抚奶嘴”,苦不堪言...宝宝越大断夜奶就更难。
1、睡眠剥离,影响妈妈休息
有些宝宝一旦养成吃夜奶的习惯,夜里醒来好几次,妈妈就得给他喂几次奶。醒来之后,妈妈再次入睡往往较难,这样,大人休息不好,最累的还是妈妈。睡眠不足会引发情绪问题、抑郁风险、心理疾病,睡不好让妈妈们的心情更加起伏不定。
2、迷糊喂奶,容易引发安全问题
因为宝宝要不分昼夜按需哺乳,因此只要宝宝夜里稍微有动静,新手妈妈就条件反射把乳头塞给宝宝,即使自己还没有完全醒来。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通常宝宝都会"吃几口就不知不觉又睡着了",如果妈妈也迷迷糊糊的又睡着了,乳房就有可能阻碍宝宝的正常呼吸,甚至引发意外。
3、过度喂养,宝宝的肥胖风险从小重视
一旦妈妈休息不好,精神迷离,宝宝吃夜奶时,妈妈会任由宝宝吃个不停。如此一来,宝宝较为容易过度喂养,并导致宝宝长的过胖,不利于宝宝以后的生长发育。
4、口腔护理,易长龋齿不健康
长期吃夜奶,尤其是当宝宝长乳牙了,不注意口腔护理,还在吃夜奶的话,很容易引起龋齿。不利于宝宝牙齿和口腔的健康。吃夜奶并不仅仅是宝宝自己养成的习惯,也是妈妈们一度迁就的结果。夜里,宝宝一哭闹,妈妈就会心软,不自觉就给宝宝喂奶了,这样时间长了,宝宝也知道只要一哭就有奶喝,逐渐的就养成喝夜奶的习惯了。
1、宝宝多大可以断夜奶?
很多宝宝都有吃夜奶的习惯,这是从新生儿时期自然养成的。因为,对于新生儿,我们需要遵循“按需喂养”的原则,一般来说,只要宝宝饿了就要给他吃,不分昼夜。
但是,当宝宝到了6个月的时候,慢慢开始添加辅食。这时候,宝宝所需的营养越来越丰富,不仅仅从母乳和配方奶中汲取,还来自各种辅食。另外,随着各种果泥、肉泥、米粉和米饭的补充,宝宝也不会那么饿了。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妈妈们就可以考虑逐步给宝宝断夜奶了。
2、宝宝断夜奶,可以分5个步骤:
1. 调整喂奶时间
将宝宝在夜间喂奶的时间尽量推迟在凌晨3到4点,而在晚上11点安排一次喂奶,这个做法要逐步进行,每次推迟在半小时为宜。当宝宝已经能够在凌晨4—5点吃奶后,再将前半夜11点的奶逐渐提前在前半夜10点左右。循序渐进,慢慢减少喂夜奶次数,这样就停掉了宝宝的夜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宝宝如果夜间醒来不睡,要吃奶,也可以少量喂水(视情况而定)。
2. 侧睡快有深度
宝宝侧睡可以让宝宝深度睡眠时间增加,并且加快入睡时间。总之,给宝宝断夜奶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给宝宝足够的适应时间。
3. 宁挤掉誓不喂
很多妈妈在夜里听到宝宝的低吟嚎啕,都会心软给宝宝喂奶,实际上这个是断夜奶的大忌。妈妈应抱着宁可挤掉也不能心软的态度,实在舍不得也可以挤出来留着第二天再吃。宝宝吭吭半天你又喂了奶,多际上就强化了宝宝的这个行为,那可就断不了夜奶了。
4. 睡前辅食有助于增加饱腹感
睡前一个小时添加可以饱腹的辅食比如是米粉或奶粉有助于减少宝宝睡眠期间的饥饿感。另外,可适当延长白天吃奶的间隔时间,并根据宝宝个人的情况增加奶量,增加奶量与延长吃奶间隔时间双管齐下。
5. 妈妈气味适度减轻
夜奶对孩子的功能更像是“情绪依恋”和“安全需要”,宝宝对于妈妈身上的气味也是有一种依赖性的,妈妈要勤洗勤换衣服,减少身上的气味。同时,在不影响宝宝情绪的情况下,适当与宝宝保持距离对于一些宝宝也是很好的方法。这一点上比较有争议,妈妈们谨慎按照自己的情况使用。
给宝宝断夜奶不会一蹴而就,也要考虑宝宝的心理接受,有些情况下比如宝宝出牙不适、猛长期、身体不舒服或者白天妈妈工作时间加长陪伴时间过短等需要酌情予以理解。千万不能突然一下从夜奶频频完全断掉夜奶。
另外,也需要从宝宝心理寻求安抚的角度考虑,妈妈白天或者睡前予以更多的高质量陪伴。通过亲亲抱抱举高高等方式,高频与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和情感连接。妈妈也需要提前不断暗示自己,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学会温柔的坚持,设定的计划不要轻易动摇,该"心狠"就得"心狠"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