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攒肚儿呢? 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混合喂养的宝宝也会出现攒肚)。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也有部分宝宝在排完胎便后开始攒肚)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 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儿”的。知道了这个道理,妈妈就可放心了,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您瞧!这老话儿还真有点道理呢。 对于这种大便的状况还说明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母乳营养成分达四百多种,未经研究的还不计其数,但其中占比重最大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而每个妈妈的奶水都是有成分比重差异的,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和乳糖含量的差异,包括饮食和水分补充都会有影响),加上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才导致宝宝的肠蠕动不充分,肠内食物残渣不足以达到排泄量,致使出现“攒肚”的现象。 宝宝出现“攒肚儿”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宝宝吃睡正常,精神好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 。而且母乳宝宝所摄入的液体量比例大,便秘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另外,经常有人问我: 我家宝宝每次要便便或放屁前都要大哭,小脸涨得通红,表情很痛苦,还会哭,怎么回事?是不是缺钙啊?要不要吃什么药? 那我问你:你大便或者放屁的时候会不会肚子感觉不舒服呢? 要知道,小宝宝的承受能力和大人不同,觉得不舒服了自然会哭。小宝宝连自己的头、手都控制不了,哭是他们求生的唯一本能,有了任何需要或感觉,都只能用哭来表达。况且小宝宝肠胃在逐步成长发育完善中,腹部肌肉无力也很正常,根本不需要吃什么助消化的药物,别干预宝宝的成长,顺其自然,尊重宝宝,给予宝宝“爱与自由”吧!》 名段引用:“母乳宝宝的便便,其实根本不用操心,无论一天拉五次,还是五天拉一次,都没关系。因为纯母乳宝宝理论上讲没有便秘(大便干硬,排便费劲痛苦)的可能。但便便的次数和多少,在很多新手妈妈看来,是关系到宝宝的消化吸收,体重增长,吃没吃饱,甚至是否凉到了肚子等等等等。还有很多妈妈以为,好几天才大便一次就是便秘。要知道,“我们是在养育婴儿,而不是在培养大便”。与其在孩子大便的形状上操太多不必要的心,倒不如把这份精力投入到亲子交流之中。” 分清“攒肚”和便秘; 宝宝添加辅食以后容易便秘,如果宝宝加辅食后出现“攒肚”,应注意多母乳,补充水分,防止便秘。如果持续3天以上不大便应停辅食多母乳喂水。 宝宝便秘不仅仅是指大便次数减少,更重要的是指大便硬结、干燥、排出困难。有时粪便坚硬擦伤了肠粘膜还会在粪便外粘有血丝或黏液,大而硬的粪块会造成肛裂、肛门疼痛,使孩子食欲减退、腹胀、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这一点和攒肚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宝宝加辅食后出现“攒肚”,应注意多母乳,补充水分,防止便秘。 另外,原作者家宝宝也是未出月就攒肚,大本营攒肚最高记录22天,至今未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