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断奶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和妈妈来说都是痛苦的,孩子的哭闹,妈妈的不忍心,最后都以伤心收场。但断奶不应该是一件痛苦的过程,也不说断就可以断的。
断奶对婴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断奶不仅意味着宝宝饮食的转变,还决定着宝宝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决定断奶的同时且不可急切,要懂得一些技巧和方法。
国际公允的断奶年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2周岁,如果遇上母乳不足,疾病等不可抗拒因素,妈妈或宝宝需要断奶,一般建议至少1周岁后再选择给宝宝断奶。
但还是有不少宝妈出现了不客观的认知,导致了过早就给宝宝断了奶。
奶水稀代表没营养?
有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奶水比较稀,很“寡淡”,担心奶水的营养不足,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实际上在妈妈每次哺乳过程中,前段奶所含的水分较多,通常比较稀。
后段奶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看起来就会比较浓,成熟的母乳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的颗粒较小,看起来也会比较清。
母乳喂养久了更难断奶?
的确会遇到“宝宝越大,越难断奶”的问题。这和“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因为母乳对宝宝而言已经不仅仅是口粮,而是安抚物。
喂母乳乳房会出现下垂?
有妈妈担心母乳喂长了,乳房会下垂。其实产后乳房下垂,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因为孕产期内,乳房由于孕激素水平的上升而增大,宝宝出生后,孕激素水平下降,被撑大的乳房逐渐“缩水”。
也就是说,产后乳房下垂更多是因为孕激素的影响,和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如果想将下垂风险降到最小,就坚持每天按摩和运动,佩戴合适文胸。

断奶最佳的季节是春秋季?
很多人说,给宝宝断奶最好是春秋季,这两个季节气温适宜,宝宝的肠胃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不容易腹泻等。然而要是妈妈们真掐着这个时间点来给宝宝断奶,未免过于教条了。
那么什么断奶最合理呢?
1.能吃的辅食种类比较多,对母乳依赖降低;
2.饮食逐渐转向固体食物;
3.对母乳兴趣下降,吃奶时易分心,东张西望;
4.能适应母乳以外的乳制品。
给宝宝断奶前,要先把他们带到保健医生那里,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只有当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消化能力正常时才可以考虑断奶。
妈妈应这样断奶
逐渐减少喂奶次数
可以每天先给宝宝减掉一顿奶,适当增加辅食和配方奶的量;过一周,如果妈妈感到乳房不太发胀,宝宝的消化和吸收情况也很好,就可再减去一顿奶,同时增加辅食和配方奶的量,逐渐向断奶过渡。
从容易被忽略的一顿开始停
刚开始启动断奶程序的时候,一早一晚的奶可能是最难断掉的,你可以最后断掉一早一晚的母乳喂养。
先减白天再减夜晚
白天有很多吸引宝宝的事情,他们不会特别在意妈妈,但早晨和晚上宝宝却会特别依恋妈妈。
可以用“挤奶喂养”来过渡
6个月后可以开始学习使用杯子喝水、喝奶,建议1岁以后逐步减掉奶瓶饮水或饮奶,因为过久地奶瓶喂养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比如更容易龋齿,更容易牙齿咬合不齐。
断奶过程要果断,不拖延
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既要让宝宝逐步适应饮食的改变,又要态度果断坚决,不可因宝宝一时哭闹,就下不了决心,从而拖延断奶时间。也不可突然断一次,让他吃几天,再突然断一次,反反复复带给宝宝不良的情绪刺激。
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宝宝
抚慰宝宝的不安情绪,切忌为了快速断奶躲出去,将宝宝交给别的人喂养。
家人帮宝宝度过断奶期
断奶前,妈妈可有意识地减少与宝宝相处的时间,增加爸爸、爷爷奶奶等家人照料宝宝的时间。
需要给宝宝一些额外的安抚
比如讲故事,唱儿歌,做游戏,户外活动,抚触按摩等。多给孩子一些“一对一”的专属时间,关掉手机,用心陪伴。
做到这些后,才是最温和的断奶方式,宝宝不在伤心,妈妈不在心疼,有断奶烦恼的宝妈们赶紧试试吧。
内容来源于网络NO.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