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太冷太热 干燥or潮湿
宝宝卧室室温应该在20-22℃左右,湿度在50-60%,衣服被子要轻软。
02、光线原因
准备入睡前就应该调暗灯光,夜间尽量不开灯,或只有一盏微弱亮度的小灯,方便更换尿布。
03、尿布因素
选择吸收性好,吸水量大的纸尿裤,避免夜间频繁更换对睡眠的影响。(当然夜奶喝的少了,尿布湿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
04、翻爬坐站
大运动发展阶段,经常遇到半夜自己站起来不会坐下,或是半夜勤奋练习翻身把自己练醒的娃…
这种情况,建议白天多给予机会增加活动量,熟练掌握技能之后就不会再夜里加班练习啦。
另外,半夜起来练习的时候,家长不要开灯,不要逗笑,更不要拍照拍视频!!否则会强化他们继续醒来练习……
05、长牙难受
长牙引起的夜醒通常是比较短暂和突然的,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受影响。
白天可以给予牙胶和冷毛巾缓解胀痛,但是等这颗小牙齿长出来就好啦,此时大部分是安抚性的需求,可以适当给予安抚奶嘴。
06、肠绞痛/肠胀气
小月龄宝宝肠道发育还不成熟,经常会有胀气的现象,可能会对睡眠造成不小的影响。
睡前可以适当进行顺时针按摩腹部、空中脚踏车、飞机抱等方式缓解胀气;喂奶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喂奶后及时拍嗝,帮助气体排出。
07、惊跳反射
小月龄宝宝可能突然手指张开,双臂伸直,双腿伸直。这种情况叫做惊跳反射,也是影响3个月内宝宝睡眠的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裹襁褓的方式,缓解惊跳反射对宝宝的影响。

08、感冒鼻塞
确保室内湿度在50-60%左右,必要时使用加湿器(注意清洗);可以睡前使用温湿毛巾热敷鼻根部缓解症状;夜间睡眠适当抬高上半身(30°左右);家里常备海盐水,帮助软化鼻屎,缓解鼻塞。
09、感冒咳嗽
咳嗽本身不是一种疾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物质。
如果不是特别影响生活的咳嗽,一般不建议止咳。
建议多摄入液体帮助和缓解,6月龄以下多喝奶,6月龄以上可以喝水,1岁后可以适当吃些蜂蜜缓解(注意刷牙)。增加空气湿度、垫高床头等。(巧用妈妈的“蒸脸器”!)
10、发烧
发烧期间如果体温过高宝宝也会睡的不安稳,因此如果反反复复睡不着的情况,可以给予退热药,改善宝宝的舒适度。
但如果孩子睡着了,不用叫醒喂药(入睡前没发烧,就千万不要给哦,退热药没有预防发热的作用)
11、红屁股
也叫做尿布疹,其实多是由于护理不当造成的。尿布湿了(有尿显!)及时更换,别掐时间了。
涂抹厚厚的,含氧化锌的护臀膏做隔离和预防,减少刺激。
12、湿 疹
过敏引起的湿疹瘙痒严重时也会影响孩子睡眠,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湿,尤其是洗澡洗脸后大量涂抹保湿霜,防止水分散发。
必要时及时就医,配合激素药膏涂抹治疗,回避过敏原(别相信偏方)。
13、减少干扰
同房不同床,减少母亲散发的干扰!
自己睡小床更舒适,也更安全,减少了妈妈的诱惑,睡眠质量也会越高。

▲ 看看这位妈妈的亲身体会!
14、不肯睡,很久才睡着
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对于减少夜醒、改善入睡困难非常重要。
通常这种仪式应持续20-45 分钟左右,包括3-4种安抚活动,例如洗澡、换睡衣、刷牙、调暗灯光、读绘本等。
不要给孩子看电子设备,会影响睡眠。(自己偷偷看手机,也会影响孩子哦)
15、抱睡、奶睡、专人哄睡
这点我详细讲一下。
这种依靠特定其他条件才能入睡的宝宝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夜醒,而且次数较多,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睡眠不足(包括抱睡、奶睡、摇晃、专人陪睡等)。
因为孩子把睡觉跟这件特定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在他小脑瓜里【 睡觉=要做这件事 】。
而当晚上孩子一段睡眠周期结束后(大一点孩子可能60-90 分钟),或因其他原因醒来时,他没有自己重新入睡的能力,然后就会大哭,要求再给予相同的环境和干预措施。
# 比如:妈妈你抱我啊,妈妈我要吸neinei,妈妈你起来哄我啊,妈妈我要蹲下起立啊,什么怎么是个男人在旁边,我要妈妈啊!!! #
其实啊,你要是躺在自己家床上睡觉,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在沙漠可能也会被吓哭吧…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保持入睡环境和夜间睡眠环境的一致性。
16、分离焦虑
大多发生在妈妈产假结束需要上班的时候,宝宝白天见不到妈妈特别想在晚上弥补。
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妈妈下班回家后多增加高质量的陪伴时间,减少在家使用手机和工作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