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两岁的阳阳原本活泼好动,爱玩爱笑,可是最近半个月来,阳阳的脾气逐渐变得越来越暴躁,白天时,阳阳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夜里常常半夜惊醒、做噩梦等。 经过多项检查,显示阳阳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任何问题,医生向阳阳的妈妈仔细询问孩子的最近生活习惯等,终于了解病因所在: 从两个月之前,望子成龙的妈妈开始对阳阳实施早教,每天让阳阳看一个半小时的英语会话光盘,再做一个小时左右的智力开发游戏,这让生性好动的阳阳很不适应。 医生诊断,这可能是早教惹的祸,违背孩子天性对幼儿实行过度的早期教育,实质上无意中已形成了一种心理虐待。 家长们要明白,在学前阶段,孩子关于学习的体验应该是快乐的、美好的,远比孩子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犹太人的理念值得借鉴。据说,犹太人把书涂上蜜给很小的孩子,让孩子们对书建立第一印象:书是好东西,书是甜的,从而让孩子终身爱上书。一个人的成功不光是需要智力,非智力因素往往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家长要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育儿专家有话说: 1、家长才是最好的老师 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某些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应体现在孩子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家庭是孩子终生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早教内容必须适龄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不过,早教内容必须适龄化,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早教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如0-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2岁的孩子,则应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促进语言发育;2-3岁的孩子,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