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要过年了,正月里免不了推杯换盏。
可总有些大人喜欢“邀请”小孩喝酒,有时候是用筷子蘸一点白酒给孩子尝,有时候是抿一口,有人说啤酒没事,有人说米酒不算酒。
他们还会看着孩子红彤彤的小脸,说“这孩子,将来量大,有出息”;或者看小孩摇摇晃晃、语无伦次的,觉得好玩可爱。
有人拦一下,他们反驳得铿锵有力:“别扫兴了,就这一点,能有什么事?就是矫情!”
其实啊,真的不是矫情,这一点点成年人的“快乐源泉”,可是孩子的“致命毒药”。
根据我国《急性酒精中毒诊治共识》,酒精成人致死剂量是250~500g,儿童约25g,婴儿只要6~10g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说到酒精中毒的剂量,有人就会觉得,只要不超过这个量就可以了,抿一口,蘸一点没事,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
就像每个成年人的酒量不同,孩子对酒精的反应也是因人而异的。
2016年,广西2岁多的小思在二伯哄逗下喝了一两多米酒后便昏睡不醒,结果因为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和癫痫,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迟缓。
大家都知道,米酒的度数只有15°左右,小思喝了一两,酒精摄入量大约为7g,远不足25g,但却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对于有的小孩子,只要抿一口,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而且,多数逗孩子喝酒的大人,并不满足于“蘸一点”让孩子喝。
沈阳晚报曾报道过一个事件,8岁的男孩跟着姥爷一起出去玩,爷爷的酒友看孩子聪明可爱,就用筷子蘸了点白酒喂他喝。
看小孩没反应,他又倒了一杯白酒给孩子喝,小孩子不懂,喝了之后猛烈的咳嗽起来,小脸也皱成一团。
大人们并未停手,反倒更加兴奋,又喂了孩子一杯啤酒,接着小孩就意识不清了。医生说是急性酒精中毒引发的昏迷,可能有生命危险。
劝酒只有0次和无数次,他们会一直持续到小孩“出洋相”才肯罢休。其实,当小孩开始脸红、胡言乱语、昏昏欲睡,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
2015年,四川攀枝花市,有一个2岁的男孩被父亲的3名朋友逗酒,喝下2两白酒后睡着了,家长以为就是喝醉了,睡一会儿就会好。
结果一睡睡了7个小时,家长才发现孩子手脚僵硬、全身发烫,赶紧送医后,医生建议转院治疗。
2天后,孩子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父亲的3名朋友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依法被捕。
多么沉重的教训,因为无知,轻视“逗孩子喝酒”这件事,四个家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