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刚喂完奶没俩小时呢,又哭,我以为他拉粑粑了,检查后尿不湿干干净净的,我就试探性的让他吃奶,结果不哭了,可是宝宝的小肚子已经胀胀的了,后来孩子奶奶说孩子是胀气了不舒服,我不该喂奶的。”在一个新手妈妈群里,一位宝妈这样说到。
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种困惑,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比奶粉容易消化吸收,现在又多主张“按需喂养”,可是这个宝宝的需求要怎么分辨?很多新手妈妈都不知道宝宝饿了的“信号”是什么,于是将宝宝哭闹列入宝宝饿了的“信号”之一。
确实,宝宝饿了会哭闹,但宝宝哭闹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例如宝宝胀气了,宝宝想睡觉了,这时喂奶,宝宝也可以停止哭闹,因为对新生宝宝来说吮吸具有一定安抚作用的,如果这时候喂奶,其作用相当于“安抚奶嘴”,新手妈妈要是不会分辨,那么有可能让宝宝养成不正确的吃奶习惯。
“安抚奶”就是宝宝不良吃奶习惯之一,还有“零食奶”,这是时间没有把握好或间隔时间太短造成的。宝宝吃奶像是吃零食,不是特别饿,吃得也不凶,一次吃一点,但是不久又饿了,宝宝每次只吃一点,吃的大多是营养丰富但比较“稀薄”又不充饥的前奶,后奶没吃到,以后只会“恶性循环”。
所以喂奶更多情况下应该根据宝宝是不是饿了来决定。
其实,判断宝宝饿不饿的方法就是看宝宝的表现,但由于个体差异,宝宝之间的表现还是有区别的,不过大部分是这4种表现。
①宝宝平躺时,头总是向左或向右转,同时还会张开小嘴巴,像是在寻找什么。
②吮吸嘴边的所有东西,比如衣领、袖口、被子角,吃得津津有味。
③用手指碰触宝宝的嘴角,宝宝会快速转向手指,还可能会吮吸到手指。
④被抱在怀里时,总会将头转向乳房的位置并张开小嘴。
通过这4种表现,可以在宝宝哭闹前就判断出宝宝是否饿了。也许有的宝妈会说自己“按时喂养”,新生儿时期一般两小时喂一次,每天的喂养次数在8-15次,每侧喂奶10分钟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喂奶时间在20-40分钟,但这种喂奶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宝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