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前言:
多数时候成年人给自己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早上:起床-准备孩子的早餐-送孩子去幼儿园
上午:完成今天应该完成的3项工作
中午:营养午餐-休息
下午:完成今天应该完成的2项工作
傍晚:晚餐-家务整理-陪孩子写作业和玩耍、讲故事
晚上:陪伴家人-带孩子早睡
但是其实执行起来是这样的:
早上:醒来-玩会儿手机-来不及了-把孩子弄起来出门买点吃的塞去幼儿园
上午:完成一项工作后有点儿累-放松一些-怎么回事玩了一上午手机
中午:点个外卖-抓紧时间工作会儿
下午:好辛苦,换换脑子-我去怎么又玩了一下午
傍晚:加个班-让老人去接孩子-弄完工作
晚上:回家随便吃点-总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躺在床上玩会儿手机
如果你感到被这个时间表戳中,那么我真心的建议你,离开手机,应该从成年人自己做起。一个离不开手机的家长怎么可能教出一个对手机视若无物的孩子?难道你在幻想你脑子空空的玩着手机的时候孩子在旁边聚精会神的看书、写作业?喂,你咋尽想好事呢?
所以,今天的推荐有两本书,一本是给家长的《少有人走的路》。另一本则是给孩子的《这是规定》。这两本书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那就是: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
作 者:M·斯科特·派克 (美)
出 版 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推荐年龄:20-35岁
深度书评:
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有这样一段记录:一位30岁的财务专家来到作者处就诊,希望医生纠正她总是拖延工作的坏习惯。这位女士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总是先完成容易和喜欢的工作,而在剩下的六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玩手机和谈一些远期的计划都是回避当前工作的方式)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工作却拖延下来。
在帮助她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帮她设法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强迫自己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而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由于她是一个意志比较坚定的人,所以,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毛病。
这个过程,成人一般形容为“先苦后甜”,对于孩子来说,则与“自律”紧密相关。
自律的核心只有一点:延迟满足感。
举例来说,去做一份明年的销售计划报表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因为之前已经完成了一些工作,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放任自己休息一下,先满足自己“我要轻松点儿”的需求,再去继续面对困难的工作。
所有繁忙时候的玩手机、闲聊、看电影、刷小说等拖延行为一般都发生在后面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之时。所以,深挖我们的心理根源,是在于我们无法将满足感延迟到完成工作之后。
更多>>
更多>>